小论《天龙八部》的方言描写
秦始皇大哥再厉害统一文字,却统一不了方言。类似现在官方语言的官话,到底和现在的普通话有怎样的区别,有多大作用,有多少人会讲?呵呵,很抱歉,我也不知道。很苦恼看不到一群大侠在电视里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在演绎恩怨情仇,甚至在书里也看不到这样的画面。我想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是文字把语言强奸了还是普通话强奸了方言。这个只能被和谐。《武林外传》之所以成功,他的方言特色功不可没,佟掌柜的陕西话,无双的上海话,甚至还有秀才的外语,但都是如浮云掠过。除却官方的政治意义,普通话的使用也是推广和理解的需要。武侠虽然只是一个成人的童话,高深的武功,神奇的丹药,离奇的情节,都当真不得。但是我还是觉得语言沟通很现实,我得较真。
我很窃喜在金庸笔下看到有关于方言的描写,说明大师也想到过关于我的疑惑。在《天龙八部》里虽然只有两个章节的描写,但足已让我激动不已。这两回叫《向来痴》,《从此醉》。写到段誉被鸠摩智挟持到姑苏,巧遇阿碧阿朱,最后因缘际会见到王语嫣,真的是向来痴,从此醉。
鸠摩智是吐蕃国师,精通佛法,他那个级别相当于现在可以直接阅读外文原著的专家级叫兽了。我猜他至多也是精通印度阿三语,对于大宋官方语言就一般了,更不用说苏州话了,你看这不就吃瘪了。摘一段他在苏州城打听慕容家地址
鸠摩智不去理他,向途人请问“参合庄”的所在。但他连问了七八人,没一个知道,言语不通,更是缠七夹八。最后一个老者说道:“苏州城里城外,呒不一个庄子叫作啥参合
庄格。你这位大和尚,定是听错哉。”鸠摩智道:“有一家姓慕容的大庄主,请问他住在什么地方?”那老者道:“苏州城里末,姓顾、姓陆、姓沈、姓张、姓周、姓文……那都是大
庄主,哪有什么姓慕容的?勿曾听见过。”
先不说“言语不通,缠七夹八”,慕容家做的事(策动宋辽仇恨,非法聚集兵器,妄图回复旧国),放到现在绝对是本。拉登级别的恐怖分子,他们家的住所岂是你一般路人知道的,好比现在跑到阿富汗大街上问,“喂,大爷,知道本。拉登住哪个山洞吗?”
下面来具体分析下那老者的话。“苏州城里城外,呒不一个庄子叫作啥参合庄格。你这位大和尚,定是听错哉。”句子的意思相信不难理解,但是有些人看着会不舒服。“呒”这个字意思应该是没有的意思,读音有点类似于“么”。“啥。。格”,“啥格”的意思是什么的。还有“哉”是一个语气词,起强调作用。
这几个在吴方言里用的蛮多,金庸是浙江人,现在苏州话写到这样已经不错了,虽然这个文字感觉不到那股吴侬软语的风情,但是那几个词用得确实很到位,很是方言了。
当然吴侬软语的风情不是一个老头子体现出来的,接下来上场慕容家绝代双奴阿碧阿朱。阿碧虽然和阿朱一个组合,但人气总是比阿朱低不少,是绝对的配角。好在配角一般都是先上场的。
这时那少女划着小舟,已近岸边,听到鸠摩智的说话,接口道:“这位大师父要去参合庄,阿有啥事体?”说话声音极甜极清,令人一听之下,说不出的舒适。这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满脸都是温柔,满身尽是秀气。
......
那少女沉吟道:“介末真正弗巧哉!慕容公子刚刚前日出仔门,大师父早来得三日末,介就碰着公子哉。”
先说第一处“阿有啥事体”这句话很有地方特色,先说“事体”其实意思就是事情。“阿”相当于疑问语气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什么事情吗”。
第二处“介末真正弗巧哉”。这里面也是两个疑难处。“弗”在古文中就有“不”的意思。所以说有些方言中还是保留了古文中的一些字,只是我们用的时候感觉不到。“介末”这个可不是芥末。是“那么”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么真的不巧了啊”。
写到这边,不光金庸写得累,有的读者也看得累。毕竟写书不是拍电视,看书是要想象的。就算是电视也没见过方言版的金庸武侠电视。于是他见好就收的来个结尾。
(按:阿碧的吴语,书中只能略具韵味而已,倘若全部写成苏白,读者固然不懂,鸠摩智和段誉加二要弄勿清爽哉。)阿碧道:“这里去燕子坞琴韵小筑,都是水路,倘若这几位通统要去,我划船相送,好?”她每一句“好”,都是殷勤探询,软语商量,教人难以拒却。
一秒钟记住本站网址:JinYong123.COM
扩展阅读:
金庸小说武功排名,金庸小说中十大最强武功排行榜【武功版+人物版】
从人情物理处读金庸 无量剑派的议会制 莫大先生为什么不娶妻生娃 金庸书里七位用刀高手排名 最是那一刹那的惊鸿──欲为金庸武学论之塞万提斯 快意恩仇:重温金庸小说经典语录 金老爷子写的虚竹和梦姑成了最污的一段,你知道不? 金庸武侠中不止有酒文化其实还有这些…… 黄蓉凭着哪道菜骗到了降龙十八掌? 修正版:郭靖追黄蓉到底花了多少钱 金庸笔下有一人,武功高,够努力,最后却一败涂地,值得我们反省 假如没有林平之 为什么金庸小说中的武林高手越来越弱 华山派的门风是怎样变坏的? “笑傲江湖”的30个成人法则:蹦跶地欢的,死的都快! 浅谈金庸小说对侠文化的渐进式诠释 史上最全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各人名由来 再读《天龙八部》 学者王彬彬: 从金庸小说里无法获得现代公民意识 剑、诀、善、恶──复读《连城诀》 论金庸小说的情节艺术 《天龙八部》的灾难 金庸笔下的假面江湖 武侠小说世界里的儒释道精神 这一份悲悯——我看《天龙八部》 论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金庸和古龙的四种区别 袁良骏:再说雅俗──以金庸为例 《天龙八部》的不合理 《金庸全集》的变革之路-[旧版]-[新版]-[新修版] 武侠世界中的医者 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绝顶高手与武学的自由王国 旧梦重温──射雕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好巧你也在这里 金庸笔下迥异的十八种爱情观 金庸武侠中,武功秘籍最多的六个地方 《天龙八部》之文化思想的解读 《连城诀》与武侠小说的宿命 金庸小说与《红楼梦》几点比较 金庸的武侠小说给中国男人编了什么梦? 那些年金庸教会我们的情话: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刘绥滨:金庸错写青城派 金庸不熟悉科技史闹出六大笑话 欲说还休,不如沉默──我看《连城诀》 五岳剑派不亡,谁亡? 胡斐的"爱恨恢恢" 《鹿鼎记》的历史意趣 《天龙八部》究竟是哪“八部”? 《金庸识小录》:真正能流传下去的武侠小说只有金庸 《天龙八部》——我读的第一部金庸小说 大侠的无能与金庸的诡诈 金庸小说的情──男女之爱 浅析金庸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性 江湖儿女,何处恋爱?师兄弟妹,近水楼台 陈墨谈金庸:为什么说江湖内外,金庸都是个传奇? 金庸小说的文化品位 谈《书剑恩仇录》 “破译金庸密码”第一部分:《笑傲江湖》 金庸小说中的美食 萧朱恋——此情可待成追忆 人生在世,执念即是悲剧一桩 论《葵花宝典》与《辟邪剑法》 跨越文化的复仇──评《连城诀》 金庸小说十五个伤心的故事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酒文化:一碗玉琼浆,许我半世清醒半世狂 射雕英雄传:依稀往梦似曾见 金庸书中五大伤感场面 武侠世界里的爱情故事 半部江湖史,金庸小说中出场次数最多的门派 倪匡给金庸小说排的座位 《天龙八部》雁门关之战和聚贤庄之战谁的含金量更高! 人同禽兽──《连城诀》书评 金庸作品集(三联版)序 金庸的情色 为何金庸作品中“反清复明”的主题如此明显?他与清朝有何仇恨? 新修版《碧血剑》:学霸更需要学习怎么恋爱 《鹿鼎记》的历史意趣 金庸武侠最厉害的12种武功 谈《连城决》 金庸扭转了对武侠小说的误读 金庸之“情”不如古龙 谈《神雕侠侣》 江郎才尽的金庸 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 看《天龙八部》,捉小虫儿玩 精选书评:评《天龙八部》 五岳亡于天门道长 《笑傲江湖》剑法排名 《天龙八部》的悲剧性 天龙八部人物对应 金庸书中死得可惜的几个人 论金庸小说的情节艺术 谈《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七大神兵 由《射雕》对赵构的评价引发的感慨 江湖谜底——你没看懂的《笑傲江湖》(2) 王朔:我看金庸 爱情博弈局 连城诀和真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