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朋友大家好啊,很高兴这本书又挺过了一卷。
跟上一卷的卷末总结一样,这次的卷末总结也先从本卷的问题开始谈起。
相信大家也都看出来了,本书第二卷的内容长地有些不可思议,这当然是我自己的问题所导致的。
在原先的大纲中,我其实对第二卷的安排是很简单的。
就是革命军和新市议会的矛盾,然后帝国军打过来了,新市议会的人背刺革命军。
革命军在战场上胜利了,但是由于背刺不得不回到沃尔夫格勒,然后在本地底层百姓的帮助下艰难抵挡住了帝国军的进攻,最后不得以北上转移。
这个剧情说比较简单,也比较适合我这种新手去写。
然而在写到关于扫黑的章节的时候,我通过读者朋友的评论发现这样的剧情设计是有问题的。
首先第一点就是既然革命军都已经取得了城市的控制权,那么为什么这些二鬼子们还能收敛起如此大的权力出来与革命分庭抗礼?
虽然在设定里我写的是革命军在沃尔夫格勒战役里面损失惨重,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整合城市。
但这样的说法放在现实可能合理,但是在小说当中却会成为明显的毒点。
因此在一些读者朋友的建议下,我改变了原先的剧情,将这部分的剧情给弱化。
但弱化了这个所谓新市议会的剧情之后,反派的角色又出现的空缺。
这时候在已经定下的大纲剧情线当中,有且只能让帝国军提前登场了。然而帝国军提前登场之后,革命军这边的战力就失衡了。
为了寻找平衡就只能让在剧情中期登场的教会势力提前出场。
但这样一来,很多属于后期的戏份都要做出调整,尤其是涉及到中后期世界设定方面的东西都得跟着角色一起登场。
为了不剧透后期的设定,这些角色在戏份上的安排又必须特别谨慎,尤其是战斗方面能少出场就少出场。
然而即便是去精简这样了,整个第二卷里面配合着角色、势力需要提供的信息也大地惊人,因此整卷内容也不知不觉来到了一百万字。
作为一个新手作家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误,但是同样的这给让我积累了宝贵的写作经验。
至少在磨磨蹭蹭写完了一百万字的第二卷内容之后,我也逐渐摸清了设定方面的伏笔该怎么去写。
就比如在关于圣光、圣光之神、那个寄生于圣光之神残躯上的邪神的设定上,这三者的伏笔就涉及本书最为重要的一条支线。
而在这方面我终于做到了把自己想写的东西,按照剧情需要来一点点抛出来。
写小说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开头把整本书的设定,像倒洗脚水一样一口气倒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