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弟,你这刚有了老二,就想着往外过继啊?有你这么当爹的吗?”合堂打趣:“等你家老二长大了,我非告诉他不可,就说你这当爹的,打小,就想把孩子往外送,你可真舍得。”
汉堂嘿嘿的笑了,反问道:“你还想把你家文焕,过继给大哥吗?你就舍得?”
兄弟二人,不约而同的笑了,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自己的哥,谁舍得呢?可儿子跟亲哥比起来,一个是同一个爹妈生的,是从同一个娘胎,里爬出来的。另一个却是自己的骨肉,自己生的,都是自己的亲人。
作为兄弟,都希望自己的大哥,能过的好。哪怕是自己受些委屈,吃些亏,把儿子送给大哥,也在所不惜。
汉堂的刘氏家族,祖籍山东滨县,也就是后来的,山东省滨州市。关于刘氏家族,根据族谱记载,刘姓是燧人氏魁隗氏、炎帝神农氏族系,下面的鸺鹠族的族称。这鸺鹠是什么意思?就是猫头鹰的别称,鸺鹠里面有个“留”字,而“留”又是由“卯”和“田”字组成,历经了甲骨文象形字,以及秦朝的大篆小篆,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最后,这“鹠”字,就演变成了“刘”字。
据说,刘氏的祖先,是以养龙为业。这可不是胡说八道,根据史料记载,祖先刘累,是奴隶制社会,尧帝陶唐氏的后裔。而在《左传》、《国语》,以及司马迁写的《史记·夏本纪》中,有明确的记载。刘累小时候,就已经掌握了御龙之术,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的帝王孔甲,驯养过四条龙。孔甲皇帝,赐封了刘累为御龙氏,还赏了河南滑县的一块地。所以至今,很多刘姓家族,族谱上,都会写上“御龙精神”。
直到秦朝末年,高祖刘邦一统河山,建立汉朝。大汉王朝四百余年,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一笔。
王朝更迭,沧海桑田,起源于山东滨县,军籍城后刘家庄的刘氏,中排系兄弟七人,在明朝嘉靖年间,因为反贪宦抗税,而遭到迫害,其中的兄弟三人,逃离了刘家庄。其中的大兄弟,迁居到了邻省,直隶省沧州市盐山县的东侯庄。二兄弟到了东侯庄旁边的村,小山村。三兄弟,没有离家太远,逃到了山东的无棣县,大山南常庄子。
到了第七世刘文秀这代,只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刘志连,文秀死了后,刘志连再无父母牵挂,于清朝乾隆年间,从盐山县的东侯村,迁到了同县的大梨园村。
刘志连生有三子,老大刘言,老二刘正,老三刘明,三子又生有众多子孙,其中老二刘言,也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刘云太,老二刘云青,老三刘云智。这三个儿子,同样各自也都生了儿子,比如老三刘明智,就生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刘明选,老二叫刘明哲,明哲娶了俩媳妇,生了一个 儿子,取名为刘保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