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心里的山

农村三代人 刘海峰 1428 字 4个月前

后来,乡里有个小干部,出了个主意。咱就跟上面的领导说,这沙土地里,忽然长不出农作物了,种什么,就死什么。理由倒也简单,这小山是地质火山,可能是火山不稳定,土质发生了变化,你想想,火山底下,不知道有几千度的高温呢,种下去的红薯苗,能不烧死吗?

乡里按此给县里汇报,县里再往上汇报,一层层的,最后上级领导信了,不再追究吃红薯的事。但乡公社的领导,自然知道这事情的根本原因。为了惩罚村公社,乡公社的领导,一咬牙,一跺脚,他妈的,这山上的红薯,谁也别种了,谁也别吃了,省的再节外生枝。

乡里公社给村公社,下了命令,以后这山上,什么也不许种,谁也别侵占了这公家的地。

村公社支书,虽然觉得惋惜,但也无力反驳,。反正是大伙的地,是集体的地,就宁肯他荒着,废着,也不种半亩的农作物,总不能跟乡里唱反调吧?你种了,收不上东西来,上面会怪罪。你编个理由,说这沙土地里,长不出农作物来,领导听了还挺满意,也自然就没有人,会再找麻烦了。

就这样,原本每年还能种些花生,红薯,瓜果蔬菜的山上,由此便荒废了。

几个胆子大的社员,私下里想着,偷偷在山上种点东西,好填饱肚子。结果被乡公社的巡逻队发现了,直接五花大绑,送到了公安局。为此给定了个罪名,说他们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公社必须割了,这资本主义的尾巴。偷着在山上种地的几个社员,被判了三年,扔进了监狱改造。

从此,再也没有哪个社员,敢在山上动心思了。

纵使鸣琴心里觉得惋惜,但上级领导的决定,他也无能为力。所以对着村南的小山,他只能望尘莫及,带着国增去村北的地里看看。村北不光有平壤的土地,社员们的打谷场,也都在北边,去北边走走,刚好一举两得。趁此看看社员们,如今地里的活干完了吗,打谷场的活干完了吗。

刚走到打谷场的边上,却看到几个社员们,正拿着做农活的家伙事儿,在偷奸耍滑的晒太阳。看见鸣琴走过来,却又立刻装模作样的干活,鸣琴也装作没看到他们偷懒,对着一个互助组的组长道:“老杨,地里的活都干完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会计啊,干完了,干完了,就剩打谷场里,这点活呢。”老杨回答。

“还剩几天能干完啊?”鸣琴继续问。

“怎么着,也得个三五天吧。”老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