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你这还真的花了心思,都哪学的这套啊?”秀峦装作不屑一顾。
“字典呢,我都从字典看了。”国增继续津津乐道:“绪字啊,不光是有开好头的意思,还有呢,也借指前人留下来的事业。你也知道,我没上大学,是个遗憾。我可是把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了。他将来,得子承父志嘛,咱这上大学的事业,可得由儿子来实现。”
“绪?绪?刘海绪?”秀峦仔细琢磨着:“倒是不绕口,听起来挺顺。”
“你也觉得好啊?”国增转头,看向了孩子:“儿子,咱有名字啦。以后,你就叫刘海绪啦。”
说话间,大嫂徐淑芬却端着饭盆,走了进来,后面跟着文信和春兰,徐淑芬道:“国增,二婶来了。”
国增扭头,立刻站了起来:“妈,你怎么来了?你是怎么来的?”
“我走来的啊。”春兰两步并做三步:“快让我看看大孙子。”
即便自己一时愕然,还没缓过神来,国增也来不及多想。连忙扶着妈,对着儿子说道:“快让奶奶看看,奶奶来看你啦。”
趴在孙子旁边,春兰的眼睛里,发出慈祥,满足,以及欣慰的亮光:“哎呀,多好,你看这孩子,多好啊。哎呀,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春兰目不转睛,看着孙子,眼神不肯离开半步。
“行了,妈,你快坐下歇会,走了一路,也不怕累着。”国增搬了个凳子,让妈坐下。
“我不累,不累,再让我看会。”春兰依旧守在孙子身旁。
“哎呀,妈,孩子又跑不了,你要看,坐下看。”国增将凳子放好:“坐下歇会。”
“就是啊,二婶,坐下歇会,秀峦也得吃点东西啊。折腾了一晚上,可是把她累坏了。”徐淑芬说着,将饭盒打开,又拿出勺子,要给秀峦喂饭:“来,先喝点小米粥吧。”
“大嫂,我来吧。”国增接过,嫂子手里的饭盒。
“不行,我来,我来。”春兰一把夺过,国增手里的饭盒:“我来喂秀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