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国安国增

农村三代人 刘海峰 1248 字 4个月前

媳妇无奈,回了句:你个犟驴。

国安笑了笑:这人啊,就得犟,不犟,瞻前顾后,做什么,都做不成。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你在家,好好等着,等过年,我回来,你这双手,就数票子吧。

媳妇不屑一顾:就不能等过年的时候,他们都回来,你跟他们商量好了,再去?

国安不耐烦了:你怎么跟增哥似的,磨磨唧唧,婆婆妈妈,瞻前顾后的。我年前去,年后就能稳定下来,到时候,再把你接过去,一天都不会耽误。十年前,甚至那边,不有句口号吗?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你懂什么。

媳妇噘着嘴:行行行,你懂,你懂就行。那我在家,等你啊,等你过年的时候,回来啊,等你过完了年,接我们娘仨,一起去军粮城啊。

国安笑了笑:好。

国安走的那天,媳妇抱着小的,领着大的,在村口的马路上,送国安。夫妻俩的大闺女刘珺,刚刚三岁,二闺女刘晴,还不到一岁。目送着丈夫,上了车,媳妇落泪了,以后这家里,可只有她们母女仨人了,她在心底里,盼着国安,能早点在那边安顿下来,自己也好跟着国安,一起奔向天津。

从村口回家的路上,国安的媳妇,看着这个破败的村子,一条条土路,一趟趟土房,但凡遇到刮风下雨,村子里就走不了人,要么,是尘土飞扬,要么,就是泥水满地,这村子里,什么时候,也能修一条柏油马路啊。

这个村,这个家,也没有什么,值得她留恋的了。离开这,往外奔,媳妇看着两个孩子,心底里道:将来,咱们一家人,都离开这。

不当老师以后,国增也没闲着,开始准备着,明年死心塌地地,做刷子行业。但现在是冬天,地里的绊子,要等到来年的夏秋之际,才能去收割,国增便想着,先做个二手倒腾的买卖。他早已打听清楚,附近的一些村子,还有旁边的盐山县,以及刚刚改为县级市的黄骅市,有些人家,自己也做刷子,但只是在这沧州地界买卖。

国增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一些村子里收刷子,一个刷子,他按照3毛钱收,一天能收几十个,多的时候,能收一百个,一边收着刷子,一边还不忘去了趟石家庄,寻找那些批发市场的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