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宏观调控

农村三代人 刘海峰 1291 字 4个月前

“要说这几年,国家发生的大事小情,还真是不少,但总体上说,经济是朝着利好方向发展,别的不说,从九四年到九五年,这两年里,国家一直在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不断的抑制通货膨胀,国民经济,算是有了发展的好势头,尤其是这国营企业的改革,这是重中之重啊。”国安道。

“那还用说?”国岗接过了话茬:“每年下半年,中央都会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每年开完会,老师还都组织我们学习呢,还得写心得呢,现在,国营企业的改革,我们同学间,也时不时的提到,谁不想自己毕业了,分配到国企单位啊?但国营的现状,谁又不担忧啊?”

“国营企业,咱管不着,跟咱也没多大关系,倒是这农村,我看这几年是越来越好了。”国增道:“除了国家给政策,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咱们村的能耐人,也为家乡做贡献啊。国安,你走的时候,咱村里还没条油漆路吧?你今年回来,看到这村里的变化了吧?”

“看到了,看到了。”国安道:“我还纳闷呢,这什么时候修的油漆路啊,一打听才知道,是人家老武家的人修的。”

“是武金铎?”国岗道。

“对,武金铎,大梨园的能人啊,不说是在中央当大官吗?”秀峦终于插上了话。

“在军委,说是总装备部的副部长。”国增道:“有时候,电视新闻上,播军委开会,还给他个镜头呢。”

“那得是多大的官啊?”秀峦不解。

“多大?”国安道:“省长都没他官大吧?”

“差不多吧?”国增道。

“不是一个体系,一个军队序列,一个地方行政体系,没法比较。”国岗道。

“不管谁大,反正,武金铎是给大梨园办好事了,咱这村,一到下雨,这路上都是泥汤子,根本出不了门,修了这油漆路,下雨天也能出门了。”

“是啊,这可是名垂青史。”国岗道:“我看村头,都给他们立碑了呢,所有捐款修路的人,名字都刻在上面了。”

“国安,国岗,等你俩都混好了,到时候,也给咱村里捐点钱,修修路。到时候,也把你俩的名字,都刻在碑上。”国增笑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