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国增的弟弟国长,自打那次从石家庄回来后,跟着媳妇去大舅哥家拜年,在程广仙一顿说辞之下,大舅哥还真的找了关系,在县城里,帮着国长夫妇,租了个小门脸,国长两口子,最终干起了小吃部,卖些早点,快餐之类的。
夫妻俩人,又是将闺女刘彤,带在身边,让闺女在县城里上幼儿园。只是儿子刘路,又扔给了奶奶春兰带,刘路的整个童年,都是跟着奶奶长大的。
海兴县原本就是,其他县都不要的地界,七拼八凑后,才建立起来的小县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县城居民的消费水平,自然有限,小吃部勉强维持了一年多。但好景不长,县里要拆迁修路,小吃部被画上了拆字,国长夫妇,又没了生计。
在家闲了一段时间,国长为了生计,也去了天津军粮城,投奔了文春一家人,在文春的儿子,国忠的钢厂里打工。
程广仙原本,也想跟着国长去天津,丈夫走到哪,她就跟到哪。但钢厂都是些苦力活,没有女人干活的份,程广仙这才闷闷不乐,独自在村里,带着俩孩子过日子。但她和国长约定,等他在天津安稳下来,自己就带着俩孩子,去天津找国长。一家人,就要待在一起。
前几年做刷子,国增夫妇,是赚了点钱,也省吃俭用的,攒下了一些。但这几年,这刷子的行情是不行了。社会进步,科技也在进步,科技的进步,某种程度上,会降低生产成本,造成一部分人的失业。就拿这做刷子来说,以前的原料,是地里长的马莲根,现在呢,工业生产出来的塑料毛,就能代替马莲根。
以前,得靠着人工,一个个的做出刷子来,现在呢,整个生产刷子的行业,都是机器化,流程化,而且做出来的刷子,比人做的马莲根刷子,也丝毫不差,更是在做工精美上,质量优良上,略胜一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工做刷子的时代,算是江河日下。
请的老孙家和老陈家,最终被国增辞退,秀峦一个人做刷子,就足够了。即便是秀峦,一个人做刷子,也不是天天的做,往往是做一个月,就先将刷子送往石家庄,停工几天。待到批发商们,把刷子卖的差不多了,再给国增打电话,让国增开始备货,秀峦再接着做刷子。
这样,刷子做完了,再往石家庄送,石家庄的批发商们卖完了,再订购。省的彼此之间,积压货物和资金。
做刷子的事,断断续续的,算是没停下来,但也不是像是之前,一直马不停蹄的做。
国增和秀峦,都是闲不住的人,俩人更是知道,这做刷子的事,早晚得停,不是长久之计。时代变了,夫妻俩人,必须得学会适应时代,得为了这个家,寻谋新的生计,干点其他的活。
这越来越好的日子,不仅要继续过下去,而且要过的更好。
更主要的,俩人得趁着年轻,多赚点钱,多攒点钱。因为将来,儿子得上学,尤其得上大学,不光是这些,他们还得给儿子,在老家盖一栋新房,将来,还得在县里,给儿子买楼房,还得给他买车,以及,给他准备娶媳妇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