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海中?”国增真是难以理解,儿子是怎么想的:“海中的学生,有多少想上黄中的,他们想去都去不了,你还想回海中,你怎么这么不知好歹?都说人往高处走,你怎么水往低处流了?”
“对,我就是水往低处流。”刘旭愤愤然,又想到了三个月前:“当初上黄中,是你们想让我上的,不是我自己想上的。是你们替我做的决定,这个决定是错的,我不想再错下去了。”
“胡说八道。”国增生气了,当初儿子上黄骅中学,还是上海兴中学,自己就小心翼翼,循循善诱,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生怕儿子将来反悔,再埋怨他这个当爹的。结果,真是不出自己所料,上黄骅中学,多花了钱不说,多费了力不说。最后,还弄了自己一身的不是:“刘旭,我告诉你,上黄中,你当时是点了头的,不是别人替你选的。”
“我那时候在唐山,我根本就没在家,我知道怎么选?”刘旭觉得委屈,当初自己,其实更偏向于选海兴中学。是爸爸说的,要不,咱就上黄中吧,那时候,自己乱了计划,没了主意,才点了头的。
“既来之则安之。”国增缓和了语气:“这才开学没几天,你不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很正常,过一段时间,就慢慢适应了。刘旭,为了让你上黄中,咱花钱了,你这时候转学,那些钱,人家肯定也不退了,咱不能浪费这些钱啊,你说是不是?那可是两千块钱,不是个小数。”
听到爸爸说钱,刘旭心底里的委屈,顿时消失了一半。钱,又是钱,他们家最缺的,最看重的,就是钱。
在自己从小到大的记忆中,这个家,缺的东西有太多了。家里的家具,家电,各种摆设,别人家有的,自己家没有。家里的吃的,喝的,甚至这一家人的衣服,鞋子,别人家有的,自己家也没有。
别人家可以吃好的,喝好的,经常的炖肉,炖鸡,炖鱼吃,但自己家呢?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次这些东西。爸妈的衣服,自己和妹妹的衣服,一年到头,也买不了一两件新的。自己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自己穿的衣服,经常是家里那些有钱的亲戚们,他们不穿的衣服,他们换下的衣服,都送给自己家,自己经常穿,别人不要的衣服。
爸妈的吃喝,衣物,更是能省则省,能节俭一分钱,就节俭一分钱。
家里不光是缺这些,还缺爱。自己缺爱,爸妈之间更是缺爱。从小到大,自己不知道父母恩爱,该是什么样的场景,更是不知道父母鼓励子女,跟子女好好说话,该是什么场景。自己从小到大,看到的,是父母之间的争吵,漫无边际的吵架,以及父母如何辛苦的上班,种地,赚钱,攒钱。
这一切的根源,都要源于,家里缺钱,因为缺钱,所以才会缺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