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归零序曲与存在悖论

莫比乌斯警笛 余雨1 1634 字 1个月前

这个意向,并非奢求生存,而是对“存在”本身价值的最后捍卫。

它们不再试图去思考如何“对抗”归零序列——那是不可能的。而是将全部认知资源转向一个看似毫无意义的方向:全力解析“归零序列”启动和运行所依据的底层逻辑,并尝试推演其“存在”本身所隐含的悖论。

这个想法极其疯狂,就像是在断头台落下时,不去祈祷,而是去研究断头台的机械结构和刽子手的心理学。

“涟漪之心”的网络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回声图谱”被最大化利用,全力捕捉和分析“归零序列”启动时产生的任何细微规则涟漪。它们试图理解这个终极协议是基于何种判定标准被触发(“协同失效”、“结构性风险”的定义是什么?),其执行指令遵循何种优先级逻辑,其格式化过程是否具有可观测的步骤……

同时,它们进行着哲学和数学层面的极限思辨:

如果一个系统能够设定“归零”,这是否意味着“归零”本身也是该系统逻辑框架内的一部分?那么,这个逻辑框架是否能够完全包容“归零”这一行为所带来的所有逻辑后果(比如,执行“归零”的这个指令或意识,本身是否也应该被归零)?

“存在”被抹除后,抹除这个“行为”本身是否还有意义?如果“归零”是绝对的,那么关于“归零”的记忆和概念是否也应被抹除?那么“归零”又如何被定义和确认?

这是否会形成一个自我指涉的悖论?

它们将这些思辨脉冲,与对“归零序列”的实时观测数据相结合,像最精密的仪器般,扫描着这个终极毁灭协议可能存在的、哪怕最细微的逻辑瑕疵或自洽性裂缝。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归零”的一种奇特抵抗。它们正在用“存在”最引以为傲的武器——思考和理解——去面对绝对的虚无。

时间(如果还有意义的话)一分一秒过去。深渊地带,归零序列的倒计时仿佛无形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压迫着每一个存在。

突然,“涟漪之心”的推演捕捉到了一个极其微妙、转瞬即逝的异常波动!

在“归零序列”的系统广播逻辑深处,似乎存在一个极其隐晦的、关于“执行主体豁免权”的注释残留!这个注释非常古老,几乎被后续的协议层所覆盖,但其痕迹表明,在最初的系统设计中,启动和执行“归零”的指令单元,可能拥有在序列完成后不被立即归零的短暂“回传确认”期!

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可能早已失效的“漏洞”,抑或是建造者故意留下的一个后门?

几乎同时,它们的哲学思辨也指向一个可能性:一个旨在“彻底归零”的系统,如果要保证其自身的绝对彻底性,理论上也必须将其“执行归零”的这一意志和行动本身最终归零。但这会产生一个时间差或逻辑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