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河岸植木,非独治水,更为生态全局计。
树木荣枯交替,落叶缤纷,腐化入土,化为沃壤养份,滋养大地,微生物纷至沓来,改良土壤结构,根系因而更强健,扎根愈深,固土愈牢。
林间生机盎然,飞鸟翔集,筑巢育雏;昆虫穿梭,授粉食害。
生态链条环环相扣,互为倚仗,树木于中为基,护佑生灵,亦得生灵反哺,茁壮成长。
欲行此策,当谋而后动,规划周全。
一应甄选树种,依循河岸生态,择本地耐旱耐涝、根系发达且成长迅速者。
诸如枫杨,性喜水滨,根系庞大,可为先锋;刺槐,耐旱抗风,适应性强,广植皆宜。
二要布局精巧,考量河道曲直、宽窄、流速,于冲刷剧烈处加密布防,缓流之境合理铺陈。
兼顾防护与开发,或预留林下空间,适度发展生态农产,增益民生。
三要管护精心,自幼苗至参天,灌溉、施肥、除虫、修枝,各环节不落。
保障树木生机,历经数岁,方能使河岸绿带蜿蜒,水患永弭,生态与民生共臻佳境。
由是观之,河岸植木,集物理、生态、民生智慧于一体,依循大禹治水遗训,巧用自然之力,为当代治水之神来之笔。
若能持之以恒,广植河岸,必能缚水龙于翠林,守山河之永固,护百姓之安康,绘就锦绣华夏新画卷。”
反正面对这样的一位大佬,张时安是打从心底里面佩服。
毕竟有很多东西都是从无到有,一步一步的发掘钻研才找出来的方法。
这样的时代拥有这样的思维,可以说,对方这一个方法,就给了这个时代,挽救了不少的损失。
要知道,这个世界的地形,与现代,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只是有许多,地貌还未发生改变而已。
可长江和黄河,这两个标志性的江河,可是依然存在着。
而古代,黄河上下游,江河旁边,自古以来,每到雨季都是灾难频发之地。
所以说这样的方法,适合每一个发生水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