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易学习的“证词”

采访的地点,就设在易学习那间简朴的书房里。镜头前,年过半百的易学习两鬓斑白,神情沉静。他没有控诉个人遭遇,而是以一种历史反思的高度,痛心疾首地剖析了当年林城“血泪GDP”事件的教训。

“……GDP的数字是上去了,我们的城市是变漂亮了。但是,代价是什么?”他对着镜头,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代价是那条被污染得如同墨汁一样的河流,是那些因为癌症而过早凋零的生命,是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那份被严重透支的信任!”

“我承认,达康同志是一个很有魄力的改革家,他就像一门攻城拔寨的重炮,能为一座城市的发展,轰开一条道路。但是,同志们,重炮是不能用来建设家园的。它只知道摧毁眼前的障碍,却看不到脚下那些正在哭泣的百姓。”

当记者最后问他,对汉东省当前的政治新风有何看法时,易学习的眼中,第一次焕发出了光彩。

“我虽然已经离开了重要岗位,”他对着镜头,声音里充满了希望,“但我一直在关注着我们汉东的变化。特别是祁同伟同志主导的一系列新政,让我看到了希望。”

“他身上,有我们共产党人最宝贵的东西。他既有雷霆手段、敢于碰硬的魄力,又有一颗真正理解民心、体恤民苦的菩萨心肠。他懂得,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那些冰冷的数字,而是人民群众脸上那温暖的笑容。他是一位真正属于新时代的、有担当、有智慧的好干部。”

这期节目,成为了对“李达康模式”的公开宣判。

易学习这位道德楷模的“证词”,如同最后一颗钉子,将李达康的政治棺材板,彻底钉死。

他的话语,彻底摧毁了李达康最后的政治合法性,并为祁同伟的崛起,铺上了一层最光辉、最无可辩驳的道德光环。

节目播出当晚,李达康独自一人,坐在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里,看完了整期节目。

他没有愤怒,也没有咆哮。

当易学习那张沉静而悲悯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时,他只是缓缓地闭上了眼睛,满脸都是无法言说的疲惫。

他知道,自己输了。

输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