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传来低声议论。张百麟将信纸传给同伴,自己则起身踱到窗前。蔡协统?看到他背影微微颤抖——那不是恐惧,而是某种压抑的激动。
"十年前我在日本留学时,曾听孙先生演讲。"张百麟突然说起往事,"他说革命不是改朝换代,是要让孩童有书读,工人有活干,农民有地种。"他转身时眼中闪着异样的光,“唐总督这些条款…竟与孙先生设想如出一辙。”
蔡协统?心中一松,知道关键突破口已经找到。他起身走到张百麟身侧,压低声音:“唐总督特意嘱咐,黔省矿务由自学社全权督办,滇省只派技术指导。”
这句话像钥匙般打开了最后一道锁。张百麟深吸一口气,突然对满厅同伴拱手:“诸位,天色已晚,请先回去休息。明日辰时,我们在此继续商议。”
待众人散去,张百麟亲自为蔡协统?续上热茶:“蔡将军,现在可以说说真实条件了。”
"军事由我统筹,民政财政归自学社。"蔡协统?蘸着茶水在桌面画出简图,“但有三件事必须立即办——建立兵工分厂、推行土地清丈、开展扫盲运动。”
张百麟盯着水渍未干的图案:“这些都需要钱。”
“滇省可垫付首批五百万银元。”
"不够。"张百麟摇头,“单是清丈土地就会触动士绅利益,没有武装弹压根本,”
"所以需要张先生出面协调。"蔡协统?打断他,“唐总督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也不能光靠刺刀。”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两人终于达成初步协议。蔡协统?走出书院,晨雾中隐约可见滇军士兵在远处街口设立的检查站。副官从雾中快步迎来:“协统,昆明急电!”
电报纸上只有寥寥数字:“兵工厂址定于铜仁,学生团三日后抵筑,速办。唐。”
蔡协统?揉着太阳穴,突然意识到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这份远程指令中关于铜仁的选址,必将引发黔东士绅的激烈反对。而身旁张百麟若有所思的表情更让他警觉——这位自学社领袖的妥协,恐怕远非表面这么简单。
“张先生,关于铜仁…”
"巧了,我正想说这个。"张百麟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铜仁周氏是我姻亲,不如由我做东,请蔡将军明日过府一叙?”
晨光刺破浓雾的刹那,蔡协统?看清了对方眼中闪烁的算计。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能看到这里的很多人觉得,主角优柔寡断,有军队,有武器,有技术,有地盘,一路横推就行了。我只能说大家去仔细观察那段历史,国父两次下野也没能民主,袁世凯称帝前被罢黜下野出京,心腹冯国璋连送都没送。教员从井冈山到遵义会议前,前期反围剿积累了多大的声望?最后博古李德一搞,一样下野。辛亥革命说白了失败就是因为妥协。历史不缺证明,张作霖那么强,30万兵力具备横推的潜力,最后被几个军阀合起来打回山海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个人观点是,全怪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和鲁迅先生那批人,他们把民主,共和,宣传到位了。还有就是千年来合纵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