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突然大了起来,吹得军旗猎猎作响。远处,秦皇号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舰艏劈开的浪花像两柄雪白的利剑。
蔡锷抹了把脸,也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好!就叫16号!我这就通知船厂改舷号。"他顿了顿,“那舰名呢?按之前定的叫’始皇号’?”
唐启望着海天交界处,那里有一群海鸥在盘旋:"不,秦皇号保留原名。始皇号留给下一艘同级舰,等我们造出新一级的舰船再说。"他转身对秘书吩咐,“把从德国人那换来的雷根斯堡号改商鞅号,法国人的凯旋号改蒙恬号,笛卡尔号改王翦号,德斯特雷号改白起号。组成西南第一海军舰队。”
秘书飞快记录着,钢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唐启突然想起什么,补充道:“给重庆发报,让兵工厂厂加快305毫米岸防炮的生产。没有坚固的要塞,再好的舰队也是无根之萍。”
这时,秦皇号已经驶入港湾,庞大的舰体投下的阴影笼罩了小半个码头。
水兵们穿着崭新的白色制服在甲板上列队,枪刺在阳光下闪着寒光。岸上的民工爆发出一阵欢呼,他们中不少人参与过船台建设,手掌上还留着厚厚的老茧。
唐启看着那些黝黑的面孔,想起这两年防城港的变迁,从一个小渔村变成拥有万吨船坞的海军基地,十几万军民用最原始的工具完成了西方人认为不可能的工程。
有次台风冲垮了刚筑好的堤坝,三百多个汉子跳进汹涌的海浪里,用身体组成人墙,硬是保住了半个船台。
"西南的父老乡亲,"唐启突然提高声音,川音浓重,"你们用肩膀扛出来的铁甲舰,今天就交给这些娃儿了!"他指着正在登舰的海军学员,“他们要是守不住万里海疆,我唐启第一个跳海谢罪!”
码头上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一个包着头巾的老妇人挤到最前面,把一篮煮熟的鸡蛋塞给路过的水兵:"娃儿,吃饱了好打洋鬼子!"年轻的水兵手足无措地捧着鸡蛋,眼圈通红地敬了个军礼。
当天下午,在临时改造成的海军学院礼堂里,唐启对着首批200名学员讲话。这些从云贵川各地选拔出来的青年,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岁。
他们穿着不太合身的制服,腰杆挺得笔直,眼睛里闪着光。
"我知道你们有人会问,"唐启解开风纪扣,礼堂太闷热了,"为啥子要在桂省这个小渔村里头办海军学院?"他走到墙边的巨幅海图前,拿起教鞭敲了敲南海位置,“因为这里!从曾母暗沙到东沙群岛。
一千年前我们的渔民在这打鱼(三国吴国开始),八百年前由大宋的航海家们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 四百年前,三宝太监在这里镇海波,三百年前郑成功在这赶跑了荷兰人,而现在我们的渔民却被洋人的炮舰赶得无处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