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护国军利剑小队!”
阎百川眼前一黑,差点背过气去。他哆嗦着掀开车帘,看见十几个穿黑色制服的士兵正举枪对着车队。为首的是个精瘦的年轻人,嘴角挂着冷笑。
"阎长官,这么晚了要去哪儿啊?"年轻人一口川音,“我们唐督军特意嘱咐,要请您去北京喝茶呢。”
阎百川瘫在座位上,手里的紫檀木匣子啪嗒一声掉在了车板上。
太原城光复的第三天,唐启就坐着专列沿着正太铁路赶来了。站台上挤满了看热闹的老百姓,有个拄拐棍的老太太非要给当兵的塞鸡蛋,推来搡去的好不热闹。
朱代珍带着一帮军官在站台等候,见唐启下车,赶紧敬礼:“报告督军,山西全境已定,残敌肃清。阎百川那老小子关在鼓楼底下呢,天天嚷嚷着要见您。”
唐启摆摆手:"不急,先让他尝尝牢饭的滋味。"他环顾四周,忽然指着远处一片农田问:“那是怎么回事?”
田埂上,几个穿灰布军装的人正拿着皮尺量地,周围围满了农民。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站在土坡上大声说着什么,底下不时爆发出一阵欢呼。
习自珍解释道:“那是咱们的土地改革工作队,正给老乡们分地呢。阎百川这些年强占的民田,全都按人口重新分配。”
唐启点点头,忽然看见路边蹲着个十来岁的半大小子,正眼巴巴地盯着自己卫兵手里的步枪。他走过去蹲下身,用山西话问:“娃娃,看啥呢?”
那孩子一点也不怕生:“俺想当兵!当了兵就能分到地,还能吃白面馍馍!”
唐启哈哈大笑,转身对朱代珍说:"老朱啊,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他忽然想起什么,“对了,给冯国璋和张作霖的电报发出去了没有?”
林毅凑过来:“早发了。冯国璋那边屁都没放一个,张作霖倒是回了个电报,说什么’东北与西南本是一家’之类的屁话。”
唐启冷笑一声:"一家?等收拾完西北那几匹马,咱们就去会会这位东北王。"他抬头看了看太原城上飘扬的红旗,忽然觉得,这统一中国的路,似乎也没那么长了。
不知道山西人怎么看阎锡山,历史评价他夹缝求存,在我看来就是蛇鼠两端,他一边抗日,一边跟倭国眉来眼去,年纪大了。办太原兵工厂。提前收税二十年。村办自治,虽然对基层掌控力很强,但也压制了老百姓的生活。
求催更、求打赏、求点赞,本章由本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