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阴谋挫败城市安

阳光斜照过来,落在我的肩章上,有点烫。

“真没事了?”李悦轻声问我。

我看着人群,摇了摇头:“不是没事了,是暂时稳住了。”

她没再说话。赵勇点了根烟,火光照亮他半边脸。他吸了一口,望着远处一栋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忽然说:“以前我觉得抓到人就是赢了。现在才知道,赢的是没人受伤。”

我转头看他。他嘴角动了动,没笑,但眼神很认真。

一辆送奶车叮当驶过,车后轮碾过坑,车身晃了一下。路边摊主支起遮阳伞,金属支架咔哒一声卡进槽里。这些声音平常得几乎被忽略,但现在听来格外清晰。

这才是我们要守护的东西。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监察科的回执:第一批名单正在整理,两小时内送达。

我收起手机,正要开口,李悦突然说:“你还记得那个被捕的技术员说的话吗?他说‘规则本身就是谎言’。”

“记得。”我说。

“他不信秩序。”她望着街上一个骑自行车上班的年轻人,身影渐行渐远,“可大多数人,只想安安稳稳地活着。”

“所以我们得信。”赵勇把烟掐灭,扔进垃圾桶,“替他们信。”

我们继续往前走,脚步不快。路过一家便利店,店员正在换海报,旧的促销单被撕下来,哗啦一声卷成团扔进桶里。新贴的天气预报写着:今日晴,气温十八至二十六度,适宜出行。

走到十字路口时,红灯亮起。我们停下。对面马路,一个穿校服的女孩低头看手机,手指快速滑动。她抬头等绿灯,眼神干净,没有任何防备。

我忽然想起昨晚那个嫌疑人临上车前说的话:“你们挡得住一次,挡不住每一次。”

他说得对。我们不可能永远快一步。

但我们必须一直在路上。

绿灯亮了。行人陆续走过斑马线。我走在最后,脚步踏在白色标线上。前方,赵勇和李悦并肩走着,影子被朝阳拉得很长。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技术组值班员:“陈队,刚收到一份自动报警日志,来自城南社区服务中心——一台老旧政务终端在断网状态下尝试激活广播模块,已被物理隔离。”

我没停步,直接回:“派人去取设备,全程录像,原样带回分析。”

“是。”

李悦回头看我:“又是离线触发?”

“看来他们学聪明了。”我说,“不用网络,靠定时硬件唤醒。”

赵勇皱眉:“这种设备分布全市至少两千台,怎么查?”

“一台一台查。”我看着前方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只要还在运行,就有痕迹。”

我们拐进一条老街。菜贩们正卸货,白菜萝卜堆在路边,水珠顺着叶面滚落。一个老太太蹲在地上挑土豆,嘴里念叨着哪家便宜两毛。卖煎饼的大姐翻动鏊子,面糊滋啦作响,香气扑鼻。

这些声音,这些画面,都在动。

它们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证明,它们只是存在。

而这,就是我们必须守住的真实。

走到街角,我们停了下来。派出所就在斜对面,门口站着两个值班民警,正在交接班。其中一个抬手看了看表,打了个哈欠。

“回去吧。”赵勇说。

“还不急。”我说,“再走一段。”

李悦没说话,默默跟上。她的背包里还装着昨晚的证据材料,鼓鼓囊囊的。赵勇把手插进裤兜,脚步放慢了些。

阳光越来越亮,照在警服上,汗渍和尘土都看得清楚。我的头隐隐作痛,是刚才使用回溯能力留下的后遗症,但不严重。那种疼痛像是电流穿过大脑,短暂却尖锐,提醒我刚刚经历了高强度的信息重构。

走过一家药店,玻璃橱窗里摆着体温计和口罩。一个男人推门出来,手里拿着药袋,脚步匆匆。他低着头,没注意到我们。

我却在他转身的一瞬,多看了一眼。

他的外套口袋鼓起一块,形状规整,像是硬壳U盘,但接口位置不对——太厚,不像普通存储设备。而且边缘有细微金属反光,疑似嵌入式电路板。

更重要的是,他走的方向,正好经过社区服务中心后门。

“等等。”我低声说,脚步微微一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勇立刻察觉,不动声色地落后半步,右手已按在腰间的执法记录仪上。李悦也放缓步伐,假装查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