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陌生面孔身份疑

中午十二点,消息传来——

扫码枪内部确实藏有微型芯片,外表和原厂一样,但里面集成了一枚定制无线模块,支持远程唤醒和定向传输。更惊人的是,该芯片的制造编号,竟和临江劫案中缴获的一块电路板残片属于同一批生产。

“同一批货。”李悦确认,“说明他们的供应链统一。”

下午三点,汽修厂也有线索。巡逻民警走访时发现,员工宿舍二楼一间长期空房,昨晚有短暂用电记录。破门检查后,屋里没人,但床下找到一只防水袋,里面有换下的衣服、手套,还有一枚纽扣电池式录音装置。

“没有指纹。”赵勇说,“全被擦过了。”

但我注意到,冲锋衣内衬标签被剪了,袖口内侧用针线缝了一串数字:KX-7T-214。

“编号。”我说,“可能是身份代号,也可能是任务编号。”

李悦将编号录入系统,结合“倒挂蝙蝠”纹身和耳部疤痕,做深度人脸匹配。傍晚六点,系统反馈一条83%匹配的结果:

【姓名】未知

【别名】“灰隼”

【关联案件】临江押运车劫案、云岭地下基站案、北方某军工研究所资料泄露案(未公开)

【技术特长】电子对抗、信号伪装、反侦察规避

【最后活动区域】滇缅边境,2022年10月目击于芒市某黑市交易点

照片模糊,只能看清侧脸轮廓,但左手背上的蝙蝠纹清晰可见。

“找到了。”我说。

夜幕降临,城市亮起灯光。

我们围在白板前,把所有线索连成一张网。

西郊大楼不是终点,是跳板。他们在这里重建通讯节点,是为了打通新的数据通道,传出重要信息。“灰隼”的到来,说明行动已进入执行阶段。

“他们的目标是什么?”赵勇问。

我想了很久,说:“不是钱,也不是地盘。他们在等时机,准备放出某种东西——可能是数据,可能是程序,甚至是人。”

李悦忽然抬头:“你们还记得吴明最后一次买了什么吗?”

我们都看向监控记录。

那天夜里,他买了矿泉水、泡面、创可贴,还有一瓶医用酒精。

“创可贴和酒精?”赵勇皱眉,“他受伤了?”

“不一定。”我说,“也可能是在给别人处理伤口。”

我想起“灰隼”耳朵上的疤——那种伤,绝不是意外造成的。更像是实验失败留下的痕迹。

难道……他们正在进行新一轮人体测试?

我突然意识到,这场调查的本质变了。

我们以为在查黑帮重组,其实我们正站在一场更大风暴的边缘。

“通知所有外围监控单位。”我说,“提高警戒等级。任何人进出西郊大楼都要拍照存档。申请无人机巡航,二十四小时覆盖周边。”

“还要继续查‘倒挂蝙蝠’的源头。”我补充,“从最早出现记录开始,顺藤摸瓜。我要知道这个符号是怎么来的,谁设计的,代表什么意义。”

李悦点头,开始整理时间轴。

小主,

第一起明确记录:2016年,东部渔村发生集体中毒,村民说梦见“黑鸟倒悬”,警方在现场发现墙壁涂鸦,图案就是倒挂蝙蝠。

第二起:2018年,西北高校心理学实验室爆炸,负责人失踪,电脑残留文件提到“认知重塑计划”,附件图像含相同符号。

第三起:2020年,南方私人医院非法开展脑机接口试验,受害者出现幻觉、记忆错乱,病房天花板被人用血画下该图案。

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科技滥用、意识操控、信息窃取……

这不只是帮派标志。

它是某种理念的图腾,一个秘密组织的精神印记。

“他们自称‘启明会’。”李悦轻声说,翻出一份尘封档案,“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打着‘人类意识进化研究’旗号,后来因非法实验被取缔。但从没真正消失,转入地下,变成现在的样子。”

我看这个名字,心里发冷。

启明——本意是照亮黑暗。但他们走的路,却是把人拖进更深的深渊。

“灰隼”不是孤狼,他是先锋。

他们回来了,带着更先进的技术,更隐蔽的手段,更大的野心。

西郊大楼,只是第一站。

我拿起笔,在白板中央写下四个大字:

全面反制

然后列出行动计划:

控制便利店节点,反向植入监听程序;

对汽修厂区域实施全天候监视,寻找后续接头人;

联络边境警方,核查“灰隼”过往轨迹;

启动心理画像小组,预判下一步行动方向;

准备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可疑传输行为,立即切断本地网络枢纽。

夜越来越深。

城市安静下来,只有这栋办公楼的灯还亮着。

我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那个倒挂在黑暗中的蝙蝠,正慢慢张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