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莲芸的视线缓缓扫过这些朝堂上呼风唤雨的重臣,语气不卑不亢。
“诸位齐聚于此,个中缘由,你我心知肚明。”
周延儒作为一众官职最高,当仁不让,面上浮现沉郁之色,长叹一声:“施主事明鉴。吾等老朽,半截身子入土之人,若非忧心如焚,何至于此?”
“大明积弊如山,天灾人祸不绝,民不聊生,社稷飘摇。非雷霆手段、非常之力,不能挽此狂澜于既倒!”
“眼见神尊降世,道场兴焉,驱邪秽,开新田,办学堂,吏治清明,民生安乐……实乃天命所归啊!”
“吾等虽愚钝,亦知顺天应人,人心所向。此番冒昧前来,非为苟且偷生。”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凛然。
“实是为这残破江山,为天下生民,寻一条活路,觅一线存续之机!”
他目光恳切地望向施莲芸。
“周大人所言,亦是我等肺腑。”
温体仁适时接口,语气温和,姿态放得极低,更添几分诚恳。
“神尊乃天降圣人,道场气象万千,我等观之,心折不已。若能得附骥尾,略尽绵薄,助神尊涤荡乾坤,重开太平,纵使粉身碎骨,亦无憾矣。”
杨鹤、南居益、孙慎行纷纷附和,堂内一时充满了“忧国忧民”、“粉身碎骨”的悲壮气氛。
施莲芸静静地听着,脸上波澜不惊。
侍立一旁的苏妹却再也忍不住,嗤地一声轻笑起来,那笑声在肃穆的气氛中显得格外刺耳,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与鄙夷。
“好一个为天下生民!好一个粉身碎骨亦无憾!”苏妹踏前半步。
“诸位大人如此忧国忧民,要为天下苍生粉身碎骨。那本官斗胆一问:这天下万民今日的艰难困苦,有没有诸位大人一份功劳?”
她目光扫过南居益:“南尚书执掌工部多年,历年河工营造,耗费巨万,银子拨下去,一层层盘剥,真正用于实处的有几成?”
“前些年,河南黄河决口,淹没三府二十一县,溺毙百姓无数。你说,那些被洪水卷走的冤魂,是该怨天灾无情,还是该怨人祸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