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里,道场的事务并未因天寒而减少。
大到海上门户筹建、水军选拔以及新部门灾难应急局的筛选组建,小到各种千奇百怪的事,譬如今日呈报到工部畜牧司的这件——华阴最大的养鸡厂的鸡,不下蛋了。
这个养鸡厂规模不小,属于国营性质,有一半人招聘的是附近的村民,帮他们脱贫。
鸡场分两种养法,大部分是关在亮堂的厂房里集中养,追求数量和个头,所产蛋肉主要供应军队、学堂以及各官署的食堂,有多余的才卖给商铺。
另一部分是放在山林里散养的,这种鸡的肉那叫一个香,下的蛋也格外有营养,通常当作节假福利发给各单位,一人能分五个蛋。
工部之下,专设有畜牧司,其主事名唤其其格,得知此事,内心也焦急万分。
她原是边境生活的蒙古族人,后逃难至大明境内,于畜牧一道经验丰富。
道场任用官吏,讲究专业对口。
擅养殖者入畜牧司,精耕作者进农业司,通医理的则分派至炼丹堂或各地药局。
免得有些自信的人啥也不懂,还喜欢瞎指挥,徒增内耗,还没啥效率。
其其格穿着青色官服,带着几位从天机院畜牧系紧急请来的老师傅,站在养鸡厂门口。
“曹师傅,王师傅,几位前辈,实在抱歉,大冷天还把您几位从曙光山谷请来。”她操着还算流利的官话,面带歉意,“实在是这批鸡情况有些急。”
天机院乃道场专设的科研之所,依研究方向不同,分设畜牧、种植、工械、医药、超凡、土木、数学、化学、物理、生物、地质、天象、历史等十三系,各系之下又有诸多细分。
此番前来会诊的,便是畜牧系里专攻“鸡事”的专家。
“哎呀,其同道客气啥!”
为首的曹师傅,操着一口浓重的河南话,她年纪不过三十出头,在这个时代却已是当奶奶的人了。
“鸡不下蛋,那可是大事!俺们搞这个的,不来瞅瞅哪能行。”
曹师傅本是个普通农妇,凭一手自个搞出的养鸡法子被道场发掘。
当初道场为筹建天机院广罗民间人才,寻到她时,那场景她至今记忆犹新。
那大白鹿,大马车的,停在她家门口,可是引来一群人的羡慕。
“恁说啥?!让俺去那什么个天机院……专门养鸡?!”曹妞瞪圆了眼睛,惊得差点把手里的鸡食盆扣自己头上。
她看着这豪华马车下来的青衣女子,只觉得不可思议。
“养鸡也能当官儿?恁说的真滴假滴?俺不是在做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