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陈明自认为自己也读过不少书,在知识储备方面,比起大多数同门师兄弟,也算是颇为渊博了。
然而,当他与张文博深入接触后,才深刻认识到,自己与张文博在学识方面的差距,无异于萤火与皓月之别。
张文博不仅知识涉猎广泛,涵盖了修真界的历史、文化、功法、灵物等诸多领域,
尤其让陈明暗自感叹不已的是,他那抽丝剥茧的逻辑推理能力。
无论是分析古老典籍中的隐晦记载,还是探讨复杂的修行理论,
张文博总能以一种独特而清晰的思维方式,将问题剖析得透彻明了。
陈明对这种方法倾慕已久,不由自主地开始模仿起来,
希望自己也能像张文博一样,在面对各种知识和难题时,拥有如此强大的思维能力。
张文博,作为天南修真界公认的学问最为渊博之人,自然有着其过人之处。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陈明更是深深见识到了他的渊博与精深。
在张文博的悉心指导下,陈明开始系统地学习大量相关知识。
以前,陈明所掌握的知识,犹如散落在四方的珍珠,数量虽多却杂乱无章,不成体系。
而如今,在张文博的引领下,仿佛有一条无形的丝线,将这些珠子一一串联起来,成为了整齐有序的珠串。
尤其是张文博那种极为高明的思维方式,如同一把打开智慧宝库的万能钥匙;
对陈明后来修行所能达到的高度,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而陈明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接受能力之强、之快,尤其是他那超乎常人的悟性,也是让张文博赞叹有加,甚至誉为毕生仅见。
二人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都暗自惊喜不已。
陈明为自己能在知识和思维方面,取得如此大的进步而欣;
张文博则为能遇到陈明这样优秀的传承者而感到欣慰。
陈明的早课,与旁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他会将所有正在进行的行为都停下来,收回全部副神识,然后对这些副神识进行重新分配。
之后,再重新启动所有的工作。
当然,不这样做也并非不可,但陈明通过长期的实践发现,这样做的效果是最好的。
在这个过程中,四十九缕副神识仿佛融合进去了一些微不可见的东西,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有益的蜕变。
随后,副神识又会与主神识进行某种神秘的交换,两者之间,仿佛在传递着某种重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