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文化壁垒,他的依赖在陌生语境中无所遁形

“Excuse me, we are looking for red powder, for painting. Natural. Not for food.”(不好意思,我们在找红色的粉末,用来画画。天然的。不是吃的。)

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画画”的动作。

这次,店员听懂了,热情地给他们指了路。

问题解决。许念松了口气,转头看向江澈,却发现他正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眼底那点茫然和无措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有荣焉的骄傲和满足?

“乖乖,”他牵起她的手,十指相扣,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慵懒,却带着更深的笑意,“看来,我的‘生活翻译器’,比代码翻译器更好用。”

许念嗔怪地瞪他一眼,心里却甜滋滋的。原来他刚才那点“无助”,半是真,半是……借机撒娇?

类似的小插曲在后来的日子里时有发生。

点餐时,面对菜单上一堆不认识的食材做法描述,江澈会非常自然地将菜单推到许念面前,眼神示意:“乖乖,你点。你点的都好吃。”(实则规避了自己可能因不了解而点错的风险)。

去银行办理业务,遇到复杂的条款解释,他会安静地站在许念身边,在她与柜员沟通时,偶尔低声用中文问她:“这条是什么意思?” 仿佛她是他专属的、24小时在线的同声传译。

甚至有一次,MIT实验室的美国同事邀请他们去家里参加聚会,席间大家语速飞快地聊着美式橄榄球和本地政治,江澈听得一知半解,便会时不时地侧头,在许念耳边用中文低声吐槽一句:“他们说的那个球队,名字真奇怪。” 或者,“这个话题有点无聊。” 仿佛只有通过她的频道,他才能与这个陌生的社交环境达成和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许念渐渐明白,江澈并非真的听不懂。以他的智商和学习能力,适应这些只是时间问题。他是在用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在她这里寻找一种“文化归属感”和“心理安全感”。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他依赖她,如同依赖一个绝对可靠的“母语系统”。

掉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