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在跟踪下一个目标了。"秦风感到一阵后怕,"立刻确认这位女士的身份,派人保护她的安全!"
与此同时,法证专家开始初步检查那本日记。
随着一页页翻看,所有人的表情越来越凝重。
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林翰的内心世界和犯罪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扭曲的自我辩解和病态的满足感。
他自称"夜冥",用诗意的语言描述杀人的"艺术性"和"净化感",将受害者称为"庸众中的完美素材"。
"三月十五日,雨。
今晚又完成了一件作品。
她在雨中行走的样子如此优雅,仿佛早已期待这场解脱。
我赐予她永恒的美,将她的双眼化为星辰,照亮这个污浊世界的黑暗..."
"四月三日夜。警方仍在徒劳奔波。他们不懂这是一场进化,一次筛选。
我只选择那些值得永恒化的对象,赋予她们超越平凡的意义..."
日记中还穿插着大量哲学思考和心理剖白,显示出一个高智商罪犯如何将自己的犯罪行为合理化为某种"崇高使命"。
他甚至记录了与警方"游戏"的兴奋感,包括那天在图书馆的会面和后来的逃脱。
"今天见到了那位漂亮女警诗人。有趣的是,她似乎能部分理解黑暗的美学。我们的对话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她虽然努力掩饰,但眼中的好奇与困惑显而易见。这场游戏越来越有趣了..."
读到这些内容,王媛不禁感到一阵寒意。
那天在图书馆,她自以为在引导对方,却不知自己同时也成为了被观察和评估的对象。
所有证据收集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而高效。拍照、录像、取证、标注,每个步骤都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确凿的物证一一被记录在案:受害者遗失物品、作案工具、日记记录、潜在目标资料...
当搜查接近尾声时,张铁林来电:"局里那边,林翰已经被带到审讯室。他律师到了,但林翰似乎并不急于交谈。你们那边情况如何?"
"证据确凿,无可辩驳。"秦风回答,环视满屋的罪证,"我们有他的日记详细记录犯罪过程,受害者的物品,作案工具,还有他已经开始跟踪下一个目标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