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的后半部分,则是一些具体的感悟法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呼吸、意念,来引导灵气在体内更温和、更彻底地淬炼经脉,而非简单地填充丹田。其中甚至提到了几种利用日常劳作来辅助感悟的“笨办法”,比如劈柴时体会金锐之气,挑水时感受水流之柔。
这些方法,看似粗陋,却让陈平如获至宝。这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一般!
他完全沉浸在了笔记的世界里,直到守阁老执事不耐烦的咳嗽声响起:“小子,时辰到了,要关门了!”
陈平这才惊醒,发现窗外已是夜幕低垂。他小心翼翼地将笔记揣入怀中,像是捧着绝世珍宝,向老执事行了一礼,匆匆离开了藏经阁。
回到杂役弟子居住的简陋通铺时,大部分人都已睡下,鼾声四起。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和疲惫的气息。陈平的铺位在最角落,紧挨着漏风的墙壁。
他躺下来,却毫无睡意。笔记中的内容在他脑海中不断回荡。他依照笔记中所说,尝试着放空心神,不再去刻意引导灵气,而是单纯地去“感受”。
开始是一片混沌,只有同屋众人的呼吸声和窗外的虫鸣。但渐渐地,他仿佛“听”到了更多——身下草席的干燥木气,墙壁传来的微弱土气,甚至空气中那稀薄得几乎不存在的水汽流动……
这种感觉玄而又玄,无法提升丝毫修为,却让他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丰富。
第二天,天还未亮,陈平便已起身。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去药田,而是先来到屋后一处僻静的小山坡,面向东方即将升起的旭日,盘膝坐下。
他再次尝试笔记中的法门,呼吸变得绵长而富有节奏。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他仿佛感觉到一股极其微弱的暖意,混合着蓬勃的生机,融入他的感知中。这不是火灵气的灼热,而是更纯粹的“晨晖之息”,是光与生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