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夜琛看着她,忽然发现,不知从何时起,他面对她时,那种居高临下的掌控感正在迅速流失。她不再是他可以随意拿捏、用PUA手段操控的下属,而是一个平等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让他不得不倚重的……合作伙伴?
这个认知让他感到不适,却又无法否认。
“星河湾项目,”他转移了话题,语气恢复了公事公办的冷静,“竞标在下周。沈哲那边动作频频,我们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我明白。”林薇点头,“方案已经完善,团队也做好了准备。”
“这次竞标,你跟我一起去。”顾夜琛看着她,语气不容置疑,“现场陈述部分,关于‘情感连接’的核心阐释,由你负责。”
林薇微微一怔。竞标现场由秘书负责核心部分陈述,这几乎是闻所未闻的。这不仅仅是信任,更是一种将她推向台前,承担巨大责任和压力的决定。
她抬眼看向顾夜琛,想从他眼中看出更深层的意图。但他只是平静地回视着她,眼神深邃,看不出多余的情绪。
“好。”林薇没有推辞,干脆地应下。这是证明她价值的最佳舞台,也是回击所有质疑的最好方式。
真相大白带来的短暂轻松很快被新一轮紧张的工作取代。竞标在即,整个项目团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林薇不仅要准备自己的陈述稿,还要协助顾夜琛梳理整个答辩思路,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刁难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她与顾夜琛的接触变得前所未有的频繁和紧密。他们常常在办公室里讨论到深夜,为了一个细节反复推敲,为了一个策略争得面红耳赤。
奇怪的是,这些争执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火药味和压迫感,反而更像是一种思维的火花碰撞。顾夜琛发现,林薇的视角总能给他带来新的启发,而她缜密的逻辑也能弥补他偶尔因过于宏观而忽略的细节。
他开始习惯在做出决策前,下意识地问一句:“林薇,你怎么看?”
而林薇也发现,当顾夜琛放下那套PUA的把戏,专注于工作时,他确实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和商业魄力的领导者。他的很多想法虽然大胆,却往往直指核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种基于专业能力和共同目标的、微妙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悄然建立。他们依然不是朋友,关系依旧复杂,但在面对外部强大的竞争对手时,他们不得不将彼此视为最可靠的战友。
竞标前夜,两人最后一次核对所有材料至凌晨。离开公司时,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顾夜琛的司机将车开到门口,他拉开车门,却顿住了脚步,回头看向正准备去打车的林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