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总监,”顾老爷子放下筷子,拿起温热的毛巾擦了擦手,目光落在她身上,看似随意,“听夜琛说,你搞的那个‘赋能’工作坊,反响不错?”
“顾老先生过奖,只是初步尝试,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林薇放下汤匙,坐姿端正,语气不卑不亢。
“哦?尝试……”顾老爷子微微颔首,话锋却陡然一转,语气依旧平淡,问题却锐利如刀,“我听说,你主张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强调‘工作与生活平衡’。这在竞争激烈的科技行业,会不会有些……过于理想化了?顾氏能有今天,靠的就是比别人拼,比别人更能熬。”
这是一个陷阱问题,直接质疑她改革举措的可行性。
林薇早有准备,她抬起眼,目光清亮地迎上老爷子的审视:“顾老先生,我认为,‘拼’和‘熬’的内涵需要重新定义。过去或许依靠体力与时间的堆砌,但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与效率。过度加班导致的身心疲惫,会显着扼杀创造力、增加决策失误率。我们倡导的平衡,并非鼓励懈怠,而是通过更科学的管理、更清晰的目标设定,激发员工在有效工作时间内的最大潜能,这才是可持续的、更高层次的‘拼’。”
她顿了顿,补充道:“数据表明,试点小组在实行弹性工作制后,项目关键bug率下降了15%,成员自发提出的有效创新建议数量翻了一番。这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她没有空谈理论,而是用初步的数据事实说话。
顾老爷子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微光,未置可否,转而问出了第二个,也是更核心的问题:“变革总会触动利益。你年纪轻轻,资历尚浅,如何让那些跟随顾氏打拼几十年的老臣子,信服你这一套?又凭什么认为,你的方向一定是对的?”
这话直指她身份的“合法性”和能力的“权威性”。
林薇的心跳漏了一拍,但她知道,此刻绝不能露怯。她微微吸了一口气,声音沉稳而坚定:“我并非要求所有人立刻信服,改革需要时间和过程。我的底气,并非来自我的年龄或资历,而是来自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来自对现代组织管理科学的研究,也来自对顾氏自身问题的深入洞察。我相信,真正为了公司长远发展着想的人,最终会理解并支持更具生命力的模式。至于方向是否正确,我愿意用每一个试点项目的实际成果来接受检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既表达了谦逊和耐心,也展现了基于专业知识的自信与担当。
顾夜琛坐在一旁,沉默地听着,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微微收紧。他看着林薇在爷爷强大的气场下,依旧能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地应对,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欣赏,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与有荣焉。
顾老爷子听完,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那双看透世事的眼睛,静静地打量着林薇。餐厅里安静得只剩下古董座钟规律的滴答声。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用成果说话……好,我等着看你的成果。”他拿起公筷,夹了一块嫩滑的鸡肉放到林薇面前的碟子里,“吃饭吧,菜要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