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真相之门,谁人开启?

信任一旦出现裂痕,就如同精美的瓷器上蜿蜒的细纹,看似无损,却已脆弱不堪。林薇与顾夜琛之间的关系,正是如此。预算批复的慷慨,并未能弥合那道因“启航科技”往事而撕开的沟壑。林薇依然高效地处理着工作,推进着各项计划,但那份曾经在讨论中闪烁的光芒,在与顾夜琛对视时悄然熄灭,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礼貌而疏远的平静。

这种平静,比任何抱怨或质问都更让顾夜琛感到无力。他试图打破僵局,在一次关于“创新孵化平台”细则的讨论后,罕见地没有立刻结束会议,而是状似随意地问道:“晚上……一起吃饭?讨论一下下一步的推广策略。”

他找了一个蹩脚的工作借口。

林薇整理文件的手微微一顿,没有抬头:“抱歉顾总,晚上我已经有安排了,需要跟进心理健康计划的前期调研数据。方案我会邮件发给您。”

她拒绝得干脆利落,不留丝毫余地。

顾夜琛看着她低垂的睫毛,一股郁气堵在胸口,最终只是挥了挥手:“……去吧。”

他站在空荡的会议室里,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似乎就很难再找回来。

而林薇的改革事业,也因她心绪不宁而受到了影响。她不再像之前那样,充满激情地去说服、去引导,步伐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犹疑。团队核心成员如苏晴等人,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变化,团队的凝聚力和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悄然减弱了几分。

就在这内忧加剧之时,外患接踵而至。

之前恶意篡改数据的黑手,似乎察觉到了林薇状态的下滑,再次发动了攻击。这一次,目标直指她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员工心理健康支持计划(EAP)”。

几份匿名的、打印粗糙的传单开始出现在茶水间、洗手间等角落。传单上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写着:《警惕糖衣炮弹!所谓的“心理健康”,是麻痹斗志的精神鸦片!》,内容极力污名化心理咨询,将其扭曲为“鼓励员工逃避压力”、“浪费公司巨额资金搞小资情调”,并隐晦地暗示推动此计划的林薇“其心可诛”,是想用软性手段瓦解员工的奋斗精神。

同时,内部匿名论坛也出现了几个热度不低的帖子,用看似“理中客”的口吻质疑EAP项目的投入产出比,认为在业务攻坚期推行此类“务虚”项目不合时宜,底下不乏一些附和与带节奏的评论。

这些言论阴险而具有煽动性,精准地利用了部分基层员工对变革的不适应和对“效率至上”的固有认知,试图将林薇和她所代表的“人性化关怀”理念,推向员工的对立面。

一时间,关于EAP计划的负面议论甚嚣尘上,甚至影响到了首批试点部门的报名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