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预算博弈,家族深意

慈善晚宴上的锋芒初露,为林薇赢得了一些喘息的空间和外部印象分,但集团内部的博弈,尤其是触及核心利益的研发预算分配,才真正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由梁工主导的技术研究院,联合了几个传统事业部的负责人,提交了一份极其详尽的预算方案。方案中,为现有成熟技术的“优化与迭代”申请了巨额资金,而用于前沿探索和“深蓝”这类高风险项目的预算,则被大幅压缩,理由依然是“确保集团现金流基本盘稳定”、“规避不确定风险”。

在预算评审会议上,梁工甚至搬出了顾氏起家的历史:“顾氏之所以能有今天,靠的就是在核心业务上的持续深耕和稳健投入。好高骛远,是商场大忌啊,林副总裁。”

话语间的保守与对新方向的排斥,几乎不加掩饰。

林薇早已预料到这场硬仗。她没有在“风险”问题上与对方纠缠,而是准备了一套更具杀伤力的“组合拳”。

她首先让陈亮和李明远程接入会议,展示了“深蓝”项目最新的阶段性突破——一组令人振奋的模拟数据,证明其理论模型在降低功耗方面的巨大潜力,远超现有技术路线。

“梁工,各位,”林薇平静地开口,“‘好高骛远’与‘战略前瞻’的区别,在于后者有清晰的技术路径和可验证的阶段性成果。‘深蓝’正在证明它的价值。如果我们因为畏惧风险而放弃这样的机会,才是对集团未来最大的不负责任。”

接着,她抛出了一份由外部顶尖咨询公司出具的行业趋势分析报告,明确指出,顾氏目前倚重的几条主要技术路线,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将面临增长瓶颈和激烈的价格战,利润率会持续下滑。

“将大部分资源继续投入这些即将陷入红海竞争的业务,才是真正的风险所在。我们需要为集团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引擎。”

最后,她拿出了自己的预算调整方案。她没有完全否定梁工等人的申请,而是提出了一个“动态挂钩”机制:传统业务的研发预算,需与“市场占有率提升”、“毛利率保持”等硬指标挂钩;而前沿项目的预算,则设定明确的“里程碑节点”,达成则追加投入,未达成则重新评估。同时,设立一个“集团创新基金”,由她和顾夜琛直接掌控,用于支持那些暂时无法归类、但极具潜力的“种子”项目。

这套方案,既有对现实的尊重,又有对未来的布局;既有胡萝卜,也有大棒;既展现了开放态度,又确保了核心创新方向的掌控力。

一番有理有据、软硬兼施的论述下来,会议上原本一些持中立态度的委员明显动摇了。梁工等人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但他们拿不出更具说服力的数据来反驳林薇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和“深蓝”项目的潜力。

预算博弈,林薇再次占据了上风。虽然最终的分配方案还需要细化拉扯,但方向已经偏向了她所倡导的变革。

就在林薇忙于内部博弈时,沈哲策动的“反顾联盟”开始了第一波实质性攻击。顾氏旗下主打高端家电的“曦光智能”,其核心的智能芯片供应商之一,突然以“产能不足”为由,提出要大幅提高供货价格,否则将优先保障“联盟”内其他公司的订单。

这显然是掐脖子的行为。一旦芯片断供,“曦光智能”的多条产品线将面临停产风险。

顾夜琛亲自处理此事,一方面启动备选供应商方案,另一方面动用商业和法律手段向该供应商施压。然而,对方似乎有恃无恐,态度强硬。

林薇在了解情况后,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这家供应商与顾氏合作多年,关系一向稳固,此次突然发难,背后除了沈哲的挑唆,是否也有顾氏内部……有人泄露了“曦光智能”对这款芯片的依赖度和库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