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磐石与暖光

他不需要,也不屑于向那些远离前线、只在数据堆和安全条款中打转的官僚们详细解释。解释在那生死一线的时刻,一个指挥官是如何在信息不完备的情况下,凭借对下属能力和局势的判断,压下内心的波澜,做出最决断的选择;解释一个年轻的科学家,是如何顶着可能毁掉职业生涯甚至面临指控的巨大压力,将理论与勇气结合,爆发出惊人的潜能。那份他给予的绝对授权,那份彼此间无声建立的信任,以及宋墨涵最终展现出的力挽狂澜的能力,其价值远非几封坐在舒适办公室里写出的质询函可以衡量。

处理完这些必要却冗杂的事务,他挥退了副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偌大的指挥中心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巨型全息星图运行时发出的微弱嗡鸣。他独自走到巨大的观察窗前,深邃的目光穿透高强度玻璃,凝视着下方依旧灯火通明、忙碌而秩序井然的医疗区。他的目光最终越过层层隔断,落在了那片属于科研人员休息区的方向,准确地聚焦在宋墨涵宿舍所在的位置。

那个看似纤细柔弱、初来时甚至带着些许学院派天真的女人,体内却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坚韧、冷静和智慧。在指挥台上,她是需要他统筹资源、排除干扰、全力保护的宝贵科学家;但在那间危机四伏的医疗室里,在那一刻,她是不顾自身损耗、与他并肩作战、可以毫无保留将后背与信任托付的战友。

一种陌生的、带着暖意的情绪,如同初春解冻的溪流,在他常年如同冰封湖面般冷硬的心湖中,漾开一圈细微却清晰的涟漪。这感觉比他面对最凶猛的异星生物、布局最复杂的战术难题时,更加难以捉摸和掌控,它柔软而缱绻,带着不确定性,却……奇异地并不让他感到排斥,甚至心底某处,因此而泛起一丝极淡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安宁。他想起她因虚脱而苍白的脸颊,想起她道谢时微红的眼眶和那份努力维持的镇定,想起她拢着他的外套,顺从地、带着些许踉跄离开时的背影。这画面,比他记忆中任何一场辉煌的胜利或惨烈的牺牲,都更加清晰地烙印在脑海里。

---

宋墨涵并没有休息太久。深度睡眠四个小时后,她在多年形成的、精确如同机械的生物钟驱使下醒来。身体的极度疲惫感缓解了大半,虽然肌肉依旧酸软,但思维的清晰度已经恢复。精神的紧迫感和对两名伤员状况的牵挂,促使她立刻起身,动作利落地洗漱、换上了干净的基地制服。

她将换下的那件属于顾锦城的军装外套,仔细地抚平每一道褶皱,郑重地叠放整齐,放在了床尾。那抹深沉的墨绿色,在素净的宿舍里,像一个无声的承诺,也像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提醒着她肩上的责任。

她首先去了重症监护室。隔着观察窗,李铭依旧静静地躺在无菌舱内,身上连接着各种卫生和监测管线。但屏幕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那条原本如同断崖般陡峭下跌、濒临彻底断裂的能量衰减曲线,确实维持在了一个极其微弱、却奇迹般不再继续恶化的平台期,甚至偶尔会出现一丝微不可察的、向上的微小波动。这进一步证实了她之前的猜想——来自“铁砧”队长稳定强大的神经谐波,确实起到了关键的“锚定”作用,暂时稳住了李铭体内狂暴的能量。

这个结果让她稍微松了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忧虑——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锚”本身也承受了巨大的损伤。

接着,她转向位于医疗区另一侧的康复训练室。透过观察窗,她看到“铁砧”队长——这位名叫巴顿的老兵,正满头大汗地在一名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着最基础的平衡站立和器械抓握训练。他的动作显得笨拙而迟缓,曾经能精准操控重型外骨骼的手臂,此刻连握住一个轻型握力器都有些颤抖。他的眼神偶尔会闪过一丝茫然和困惑,那是短期记忆紊乱的典型表现。但他脸上没有丝毫的怨天尤人,只有属于老兵的、融入骨血般的坚毅和服从命令的本能。

宋墨涵深吸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

“铁砧”队长巴顿看到她,停下了动作,努力扯动面部肌肉,露出一个有些僵硬却绝对真诚的笑容:“宋博士。”他的声音比往常沙哑低沉了许多。

“感觉怎么样?巴顿队长。”宋墨涵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医者特有的温和,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源于自身决策所带来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