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疯狂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鸿宇的脑海。
“赵娜!我们可能方向错了!”他猛地抓住赵娜的肩膀,眼神亮得吓人,“我们一直试图用纯粹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去完全解析它,但这原理本身,可能就需要一种非逻辑的、基于直觉和感知的‘理解’!就像心语族,他们不是‘计算’出如何运用精神力量,他们是‘感受’并‘引导’它!”
他激动地调出“现实稳定锚”的设计图,“看!它的核心控制单元,有一个非标准的生物神经接口!林露能启动它,不仅仅是因为密码,更可能是因为她与宇宙花园连接后,获得了那种与宏大秩序共鸣的‘感知力’!军洛能感知能量流向,也是同样的道理!”
赵娜愣住了,她习惯于一切皆可量化的世界观受到了冲击。但严谨的思维让她迅速跟上鸿宇的思路:“你的意思是……要运用‘秩序重构原理’,尤其是高阶应用,可能需要操作者具备特定的……‘灵性’或者‘感知天赋’?”
“至少是其中之一!或者是通过某种装置来模拟、放大这种共鸣!”鸿宇兴奋地来回走动,“我们不能只把它当成一个冰冷的方程式!它是有‘生命’的,是宇宙秩序活生生的体现!我们需要找到与它‘沟通’的方式!”
这个发现,让研究进入了全新的,也是更加艰难的领域。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人类自身认知边界的一次挑战。
几天后,在“守护者”号一个经过特殊屏蔽的测试舱内,第一次基于新理解的“秩序重构”实验启动。实验对象是一小块处于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样本。
鸿宇和赵娜没有亲自操作,而是由一位经过初步筛选、精神力阈值较高的科研人员,佩戴上连接着模拟“秩序共鸣”发生器的神经感应头盔,尝试引导发生器输出特定的频率,作用于那个放射性样本。
全息屏幕上,代表样本原子衰变率的曲线剧烈波动着。操作者紧闭双眼,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努力按照鸿宇和赵娜基于原理和心语族资料推导出的“引导意象”去集中精神。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衰变曲线依旧在自然衰变的范围内起伏,没有出现预期的稳定或逆转迹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共鸣强度不足……频率匹配度只有百分之三十……”赵娜冷静地报告着数据。
突然,操作者身体猛地一颤,发出一声闷哼,头盔上的指示灯闪烁起警告的红光!
“精神过载!切断连接!”鸿宇大喊。
工作人员立刻切断了能量输出。操作者瘫软在椅子上,脸色苍白,大口喘着气。“对……对不起……我好像……感觉到了一点什么,但那感觉……太庞大,太冰冷……我抓不住……”
第一次实验,失败。
鸿宇看着那依旧在缓慢衰变的样本,脸上却没有太多失望,反而带着一种更加深沉的研究欲望。
“我们触碰到了门槛,”他对赵娜说,声音低沉,“虽然失败了,但我们证明了路径的存在。这不是简单的科技复制,这是将秩序的烙印,主动刻入我们的认知和工具之中。我们需要更好的模拟器,更需要……能够真正理解并驾驭这种秩序力量的人。”
秩序的奥秘如同隐藏在迷雾中的巨兽,他们已然听到了它的呼吸,感受到了它的庞大。想要驾驭它,人类需要提升的,不仅仅是科技,更是自身。
龙吟基地的重建工作如火如荼,新的建筑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带着诺德尼斯风格的几何美感和人类科技的实用主义色彩。而在“守护者”号的遗产解析中心及相关的尖端实验室里,一场静默却更具颠覆性的变革正在发生。鸿宇和赵娜主导的研究,在经历了初期的迷茫和挫败后,终于开始结出第一批沉甸甸的果实——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即将改变“守护者”号乃至人类文明武力格局的实装科技。
**项目一:“破晓”级定向能武器系统(基于“结晶化能量电池”与“相位叠加”原理)**
“守护者”号武器测试场,一片被特意清空的星域。标靶是数块来自小行星带、厚度超过五十米的高密度镍铁矿石。
舰桥内,周孜婷、军洛等人通过实时影像观看着测试。
“ ‘破晓’系统,第一次实弹测试,准备!” 鸿宇的声音透过通讯传来,难掩激动。
只见“守护者”号舰艏下方,一个重新设计、表面覆盖着无数细密晶格结构的炮口缓缓伸出,内部开始凝聚起并非以往炽白色,而是呈现出一种深邃、稳定的蔚蓝色光芒。
“发射!”
一道凝练如实质的蔚蓝色光柱瞬间划破黑暗!它没有传统能量武器那样剧烈的扩散和光晕,而是如同一条笔直的能量长矛,悄无声息地命中远处的矿石标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