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对讲机危机:爆炸前的三十秒

“墙上那黑东西就是。”陈默指了指喷溅痕迹,“还有这电容。”他伸手去拆,技术员下意识拦了一下,被公安抬手制止。

陈默把C204拧下来,外壳已经变形,接缝处还在渗黑液。他找来一个玻璃瓶,把电容放进去,又从兜里掏出一张便签纸,撕下一角,用笔写下:“1978批次,超期服役,热击穿前状态。”

“标签我贴了。”他说,“你们可以送检。”

公安接过瓶子,看了看,又看了看日志本上的运行记录。

“连续开机三天?”他抬头问技术员。

“这……平时调度紧张,确实没停过。”技术员搓着手,“但苏联货一向耐用,我们也没想到——”

“没想到?”陈默接话,“你们没想到的不是质量,是时间。这东西设计寿命八年,但实际在高负载下撑不了这么久。我早上就说了要测试,没人理。”

“你早上来过?”公安问。

“我留了草图。”陈默指了指桌上,“还写了三个重点排查部件。没人拆,我就只能自己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校长冷着脸:“学生没有操作权限。你这是越权行为。”

“那要是真炸了呢?”陈默看着他,“炸的是调度指令系统,K27次进站,信号中断,撞车了,谁负责?”

屋里没人说话。

公安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玻璃瓶,又看了看墙上那片黑渍。

“这东西……真会炸?”他问技术员。

技术员迟疑了一下:“理论上……如果内部短路,有可能。”

“不是理论。”陈默说,“是马上。”

他指着那台机器的变压器位置:“T7现在温度超过90度,K3继电器动作延迟0.3秒以上。这不是故障,是崩溃前兆。”

公安沉默几秒,转头对同事说:“先控制现场,别让人动这台机子。”

“你们要查,我可以配合。”陈默说,“但别把这电容当‘破坏证据’收走,它是‘事故预警证据’。”

公安看了他一眼,没说话,但把手里的瓶子交给了同事,叮嘱:“标好来源,别混了。”

陈默松了口气,手插回裤兜,摸了摸焊锡布包。布角上的红痕还在,这次没蹭出来。

王建国这时候才冲进来,帽子都歪了:“怎么了?谁说设备炸了?”

“你学生差点把Р-142给弄爆了!”技术员指着陈默,“他拿螺丝刀捅机器,喷了一墙黑水!”

“他救了这屋子。”陈默没看技术员,盯着王建国,“你妈让你别信的那件事,现在差三十秒就成真了。”

王建国愣住,看看机器,看看墙,又看看公安手里的瓶子。

“你是说……它真会炸?”

“不是‘会’,是‘差点’。”陈默说,“现在断电了,安全了。但其他四台也超期了,建议全停用,换新电容。”

公安突然开口:“你叫陈默?物理系?”

“是。”

“你之前修过什么?”

“收音机,电风扇,变压器。”陈默说,“都是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