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画的,自然也不懂它的‘价值’。”陈默说着,从纸袋里取出一张泛黄的图纸,轻轻放在桌上,“但我知道这张图的来源。”
他指尖点了点角落的一个编号:“KX-7。三年前教育部叫停的那个国际合作项目,您是中方技术联络人之一。我记得当时新闻提过代号。”
张教授的手指猛地蜷了一下。
“这份图纸,”陈默继续道,“是您当年参与设计的核心模块之一。后来协议终止,资料封存。现在它出现在我的‘泄密文件’里,是不是有点巧?”
“你胡说什么!”张教授猛地站起身,声音陡然拔高,“我没有——”
“我没说您给了谁。”陈默语气依旧平缓,“我只是好奇,为什么有人要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技术,安在一个穷学生头上?还偏偏选了您熟悉的项目当模板。”
他顿了顿,把图纸收回纸袋:“要是真有这么先进的设计,我不该第一个被审查,而是该被请去国家研究所讲课。”
校长一直没说话,此刻抬手揉了揉眉心。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陈默同学存在违法行为。”他缓缓开口,“调查暂时中止,后续如有新线索再行处理。”
张教授嘴唇动了动,最终没再说什么,抓起文件夹快步走了出去。
陈默起身,向校长点头致意,也离开了办公室。
走廊尽头有扇窗,夕阳斜照进来,落在水泥地面上,切成一块块明亮的方格。他走过去,靠着墙站了一会儿,听见远处操场传来打球的声音。
他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本子,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三个名字。
指尖在“张教授”三个字上来回划了两下,没画线,也没做标记。
傍晚,校刊编辑室门口,一个学生递进去一叠纸。
“有人留的稿子,要我们登。”
编辑拿起来看,是一篇短文,引用了一段国外芯片封锁的报道,结尾写道:“当我们忙着怀疑自己的人,敌人正等着看笑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署名是“一名普通学生”。
当天晚上,校园广播站播出了简短声明:“经查,暂无证据表明陈默同学存在违法行为,相关调查将继续依法进行。”
话音落下时,陈默正走在教学楼外的长廊上。
梧桐树影斜铺在地上,风吹过,叶子晃动,光影碎了一地。他停下脚步,望着远处操场上散步的学生们,手里还捏着那个牛皮纸袋。
忽然,他听见身后有动静。
回头一看,是个低年级的学生跑过来,手里攥着张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