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推开主控室的门,刚好十点整。他把笔帽咔哒扣好塞进口袋,目光掠过墙上新贴的名单——赵天虎的名字还在头一个,后面跟着一行小字:技术助理(主管方向:民用通信模块适配)。他没多停留,径直上了二楼会议室。
走廊灯比往常亮堂,像是刚换过。他理了理衣领推门进去,里头已经坐了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西装熨得笔挺,手里拿着文件夹。
“陈先生,久仰。”对方起身,声音平稳,“我姓施,柏林电子应用研究所的。”
“坐。”陈默拉开椅子坐下,省了寒暄,“你们昨天发的合作意向书我看了,有些事得说在前头。”
施先生微微一笑:“我们希望在通信模块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共享专利,推动技术落地。”
陈默翻开笔记本,抽出一张打印纸推过去。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测试数据,画着频率曲线和功耗变化。
“这是能开放的第一批技术。”他说,“民用频段优化算法、低功耗信号压缩方案,都可以谈。”
施先生低头看了会儿,眉头微动:“这些不错。不过……贵方是否考虑把更高阶的技术也纳入合作?比如卫星编码的核心架构?”
会议室静了一瞬。
陈默抬眼看他,语气平常得像在聊家常:“那个不行。”
“为什么?”
“因为那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陈默说,“不是抄的,不是买的,是我熬夜蹲机房一点点调出来的。我不靠它发财,但得留着。”
对方沉默片刻,又道:“如果我们提供资金、设备、海外测试渠道呢?”
“那也不行。”陈默摇头,“能用的部分你们可以拿去,一起改进,一起出产品。但最核心的‘脑子’——”
他指了指脚下,“得留在这儿。在中国。”
施先生盯着他看了会儿,忽然笑了:“陈先生很直率。”
“我只跟明白人这么说话。”陈默合上笔记本,“要是觉得不划算,现在就可以走。我不拦着。”
门外响起脚步声,苏雪轻敲两下门,递来一份材料:“调试区刚送来的运行报告。”
陈默接过扫了一眼,随口问:“赵天虎那边怎么样?”
“原型机自检过了,绿灯亮着。”她说完就退了出去,干脆利落。
陈默把报告转手递给施先生:“刚才说想看我们实力?就这个。”
施先生接过去细看,眼神变了。这台机器没用任何进口芯片,驱动系统全是自主编写,连布线方式都和通用标准不一样。
“你们……真全是自己做的?”
“每个零件。”陈默站起身,“要去看看吗?”
两人穿过走廊,经过公告栏时陈默停下,在空白处添了行字:建议增设青年工程师轮训计划,周期三个月,首期二十人。写完继续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