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卫星材料的国际认可

霍夫曼没有接话,重新设置了参数。这一次,数据顺利传入。

最后一项是真空疲劳测试。材料被放入模拟舱,经历五百次压力循环,观察是否出现裂纹或性能衰减。整个过程需要两个小时。

中途休息时,霍夫曼的助手小声嘀咕了句什么,陈默隐约听到:"中国人能做出这种东西?不会是抄袭的吧?"

他没有反应,低头喝了口保温杯里的茶。

霍夫曼听到了,转头用德语严厉地训斥了助手。助手立刻低下头,不再作声。

下午两点十八分,最后一组数据上传完成。

屏幕上显示,材料在经历极端环境测试后,强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提升了0.6%。系统将其标注为"自修复效应"。

实验室里一片寂静。

霍夫曼站在屏幕前,一动不动。过了将近一分钟,他突然转身,看向陈默。

然后,他轻轻地鼓起了掌。

掌声不大,但沉稳有力。接着,他的两个助手也站起来跟着鼓掌。清脆的掌声在空旷的实验室里回荡。

陈默没有动,也没有笑。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我可以签字了。"霍夫曼取出一份文件,是验收确认书,"这项材料......"他顿了顿,用中文说,"领先世界至少二十年。"

门外传来脚步声,接着门被推开。苏雪走了进来,手里拿着采访本和录音笔。她穿着浅色衬衫,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看起来和平时一样。

但她的站位变了。以前她总是待在角落,这次却直接走到了测试台前。

"霍夫曼教授,"她开口问道,"您刚才说中国材料领先世界二十年,这意味着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霍夫曼看着她,又看向陈默,"这意味着下一个时代的航天技术重心正在向东转移。这不是猜测,是数据告诉我的。"

苏雪转向陈默,"您觉得呢?"

陈默没有立即回答。他看着她手中的录音笔,镜头正对着自己。

他向前迈了半步,声音不高,却足以让靠近的人听清:"你想要的真相,我会替你守护到底。"

苏雪的手指微微收紧,握紧了录音笔。

霍夫曼签完字,将文件递给陈默,"我们会向德国科学院提交报告。下次见面,也许是在国际空间站的合作项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