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笑了:"材料编号已经录入国家重点项目档案,今天之后正式对外公布。"
陈默点点头,跟着他往里走。
发布会设在二楼报告厅。前方摆着长桌,背后悬挂着巨幅投影,上面写着"新型卫星结构材料技术说明会"。左侧坐着几位军工所专家,右侧留着一个空位,名牌上写着"陈默"。
他走过去坐下,把公文包放在脚边。主持人简短介绍后,第一个举手的是个外国记者,中年模样,西装笔挺,手持话筒。
"陈先生,这种新材料的强度和耐热性远超现有国际标准,欧美实验室至今未能复现类似成果。您认为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在高端材料领域已经领先世界?"
会场顿时安静下来。
陈默看了他一眼,声音平稳:"这不是某个国家的胜利,是科学的胜利。"
记者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这个回答。"那您是否承认,这项技术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科技强国?"
"早就是了,从今天起更毋庸置疑。"
这句话落下,现场静默了片刻。后排有人低头疾书,前排快门声接连响起。
第二个提问的是位金发女记者,来自北美通讯社。"陈先生,这项材料将具体应用于哪些项目?是否涉及军事用途?"
"它将用于通信卫星,确保信号稳定传输。至于其他用途,我不做猜测。"
"但外界普遍认为,这类材料能显着提升导弹外壳性能。"
陈默直视着她:"我只负责提供技术参数。如何应用,是决策者的事。"
她还想追问,旁边另一位记者抢过话筒:"贵团队是否有意与国外研究机构合作?目前已有三家欧洲实验室提出联合申请。"
"暂时没有这个计划。"他说,"数据不会公开,专利归国家所有。"
台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坐在旁边的老周微微倾身,低声说:"回答得不错。"
陈默没有回应,只是将手平放在桌面上,指尖轻轻叩了两下。
第三位记者起身,年轻些,戴着眼镜。"网上有说法称这项技术来得太过突然,质疑是否存在外部技术输入。您对此有何回应?"
陈默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你可以查阅过去五年的论文发表记录,从基础材料合成到结构建模,每一步都有公开的实验日志。如果觉得太快,那只能说明,有些人已经落后太远。"
台下传来几声轻笑。
提问环节持续了四十分钟。问题越来越尖锐,从资金来源到团队背景,再到未来规划。陈默对答如流,语气始终从容。
最后又是最初那个外国记者提问。他站起身,语气比之前缓和许多。
"陈先生,您刚才说'从今天起',中国已是科技强国。这个'今天',是指发布会的日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