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遗简玄机

青符劫 星星冉萌 1521 字 14天前

“青桓”。

两个熟悉的字迹,如同带着温度,瞬间烫穿了林晏所有的疲惫与惊惧。他几乎是扑到那卷玉简前,手指颤抖着,小心翼翼地解开了那淡金色的丝线。

玉简触手温润,材质非凡,并非普通玉石,反而更像是一种经过特殊炼制的骨片或灵木。展开之后,里面是父亲那熟悉而略显急促的字迹,密密麻麻,却比那本在冰窟遗失的手札更加清晰、有条理,似乎是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对之前所有观测和研究进行的总结与推演。

“吾儿亲见,若天见怜,此简终能入你之手。”

开篇第一句,便让林晏鼻尖一酸,强压下翻涌的情绪,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

“北境之行,九死一生,然窥得‘真相’一角,纵死无憾。兹将所悟尽录于此,盼吾儿慎之,惕之,莫要重蹈覆辙。”

“所谓‘黑潮’,其源非一,乃‘寂灭’之力侵染此界之显化,污秽万物,蚀魂吞灵。然其核心,直指一扇‘门’——‘万噬之门’!此门非实体,乃法则之缺口,连通‘寂灭虚无’之地,乃一切灾祸之源。”

“然,‘门’需‘钥’启。‘钥’碎三分,一为‘阴蚀’之引(即蜀州灯笼与同命契所汲之力),二为‘冰魄’之核(乃镇守门户之基,亦为稳定‘门’户之锚),三为‘炎君’之念(调和转化之力,亦为最后封锁之机)。三者合一,方可真正洞开‘门’户,引‘寂灭’彻底降临;亦或……彻底弥合‘门’隙,永绝后患!”

看到这里,林晏心头巨震!原来父亲对“门”与“钥”的理解已经到了如此精深的地步!蜀州的阴谋,北境的异动,果然都是为了集齐“钥”的碎片,打开那扇恐怖的“万噬之门”!

“刺史及其背后之势力,所求绝非简单权势,乃妄图借‘门’之力,接引所谓‘圣瞳’降临,成就伪神,实则为‘门’后寂灭意志之傀儡,可笑可悲!”

“然,‘钥’之碎片皆具灵性,非死物,强行聚合,必遭反噬。且‘门’之所在,飘忽不定,需以庞大魂能与同源之力为‘道标’,方能锁定。蜀州城十年妖祸,抽取生魂,恐不仅为滋养灯笼,更为……构建庞大‘道标’阵列!”

林晏背后渗出冷汗,原来整个蜀州城都可能是一个巨大的祭坛和道标!

“吾于冰冢之下,偶得‘镇渊’镜芯,方知‘镇渊’一脉,自古乃‘门’之守誓者。‘镇渊令’非仅信物,实为‘钥’之第三碎片——‘炎君之念’之载体!亦为最终调和、封锁之门键!然镜芯遗落,令符残缺,威能十不存一。”

看到这,林晏猛地看向手中那枚新生的、镜面混沌的镇渊令,原来它竟是如此关键的“炎君之念”!

“吾虽得镜芯,然身遭重创,已被‘影噬’标记,命不久矣。更发现‘守誓者’内部分裂,有叛徒早与刺史背后势力勾结,窃取部分‘阴蚀’之引,修改古道标,欲引‘门’户偏移,降临于北境冰原某处古战场遗迹之上,借其中万古不散的凶煞之气,削弱‘门’之封印,加速进程!吾之行踪败露,亦源于此。”

叛徒!林晏想起了那坐化者的警告,以及那些能追踪镇渊令气息的黑衣人!原来敌人内部如此复杂!

“吾耗尽最后心力,推演出唯一一线生机——欲阻此劫,非毁‘钥’碎‘门’,此乃下策,或引更大灾祸。上策当为:集齐三碎片,然非为开门,而是借‘炎君之念’为主导,重构古道标,逆转‘门’向,将其强行推回‘寂灭虚无’之地,并永固其隙!”

“然此举需满足三条件:一,完整的‘镇渊令’(炎君之念);二,一位能同时承受并引导‘冰魄’与‘阴蚀’之力、且心怀至诚守护之念的‘容器’(此或为苏家女之机缘,亦为其死劫);三,于正确的‘古道标’核心处,行逆转之法。”

“吾于遗迹中发现多处古传送阵,此室即为一处安全节点。然传送皆需‘镇渊令’或同源之力激活,且方向随机,福祸难料。室外恐仍有追兵,吾儿务必谨慎。”

文字到这里,变得越发潦草,似乎书写者的时间已然不多。

“苏家女体内之‘煞丹’,绝非偶然,恐为人为种下之‘阴蚀’引子,与蜀州‘同命契’同源,然其性更烈,更近本源。其母所留‘炎君泪’,实为压制亦是引导此力之关键。然镯碎则危矣,需尽快寻回‘炎君’传承之地,或可有一线修复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