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器舱内的生活,是银辉从未想象过的艰难与粗糙。合成食物味同嚼蜡,仅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劣质的能源块效率低下且不稳定,让他恢复力量的过程变得极其缓慢;无处不在的噪音和污浊空气,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精神的忍耐极限。
但银辉并未沉沦。他将这视为一种磨练,一种对心性的淬炼。在“秩序回响”直面过高维存在的威压,在信息风暴中经历过生死边缘的挣扎,这锈蚀之巢底层的困苦,反而让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自身存在的真实,以及那隐藏在灵魂深处、不容磨灭的文明火种。
他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方舟”一级数据库的知识海洋中。这些知识虽然不涉及最顶级的秘密,但其博大精深,系统性地为他揭示了“架构者”文明对宇宙的理解和改造能力。从微观粒子的信息编码,到宏观星系的引力操控;从生命形态的优化设计,到能量与物质的转化定律……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以往许多模糊的感悟和战斗中灵光一现的应用,此刻都找到了理论的支撑和系统的阐述。
他对三角循环体系——“秩序火种”为框架、“逻辑火种”为校验、“律法之种”为执行——的理解越发深刻。三者不再仅仅是力量的简单叠加,而是构成了一个能够自我演化、不断优化的认知与力量核心。虽然目前力量总量恢复缓慢,但他对力量的掌控精度和运用效率,却在以惊人的速度提升。
他甚至开始尝试,在不调动明显力量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自身对“秩序”和“逻辑”的理解,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极其细微的“优化定义”。
比如,他可以让冷凝器舱内混乱的能量辐射,在流经他们栖身的角落时,变得相对“温和”一丝,减少对身体的隐性伤害。
他可以让那台老旧的、用于净化空气和循环水的小型设备,运行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升百分之几,延长其使用寿命。
他还可以让奇诺在处理那些锈蚀零件时,偶尔“灵光一闪”,找到更省力、更有效的拆卸或组合方式。
这些改变微乎其微,几乎不可能被外界察觉,但却在点滴改善着他们的生存环境,也让银辉对“定义者”道路的实践,从宏大的规则对抗,延伸到了微观的生存智慧。
奇诺在这个过程中,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着。在银辉有意无意的引导和“定义”的微弱影响下,这个年轻的拾荒者展现出了超出常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他对机械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入,对能量流动的感觉更加敏锐,甚至开始尝试理解银辉传授的一些最基础的、关于信息结构和逻辑校验的知识。他不再仅仅是银辉的向导和助手,更像是一个正在被精心培养的学徒。
银辉并未向他透露“架构者”、“方舟”等核心秘密,但他愿意将一些通用的、能够提升生存能力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他。这既是对奇诺救命之恩和一路相伴的回报,也是一种未雨绸缪——他不可能永远待在锈蚀之巢,也需要一个能够信任的、有一定能力的帮手。
期间,他们也并非完全与世隔绝。银辉会偶尔让奇诺外出,用他们之前藏匿的、从“黑石”外壳上小心剥离下来的、少量未被老瘸巴发现的特殊材料,去交换一些更关键的物资,比如品质稍好一点的能源块、用于修复体内暗伤的生物凝胶、以及最重要的——情报。
通过奇诺从底层渠道打探来的零碎消息,结合老瘸巴偶尔透露的只言片语,银辉逐渐拼凑出锈蚀之巢乃至整个渊墟目前的暗流涌动。
“钢铁教廷”和“虚空行者”在“秩序回响”遗址附近的冲突似乎升级了,双方都投入了更多的力量,据说是为了争夺信标崩溃后逸散出的某种“核心碎片”或者“空间奇点”。
“破碎星环”和“暗影协会”的活动更加频繁,他们似乎在暗中搜罗与“架构者”技术相关的任何线索,不仅限于“秩序回响”,还包括渊墟其他区域的某些上古遗迹。老瘸巴提到的那几个打听“特殊信息结构”的生面孔,很可能就与他们有关。
底层则流传着关于“天外邪魔”(可能指“深渊观测者”或其代理)的恐怖传闻,据说有拾荒者在某些偏远残骸区发现了被吸干所有信息和能量的、如同灰色雕塑般的飞船和尸体,死状极其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