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联合基地刚被薄雾笼罩,加工车间就传来了“叮叮当当”的声响。李伟正拿着铁锤敲打木桩,老吴(工程师)在旁边量尺寸:“木桩再削尖点,插进土里才稳当,围栏要搭两米高,不然野山羊能跳过去。”
“放心,这木头是从废弃树林里砍的硬木,结实着呢!”李伟把敲好的木桩堆在一起,“我算了下,圈二十平米的围栏,得要四十根木桩,铁丝网昨天就织好了,今天争取把框架搭起来。”
林舟扛着一把斧头走过来:“赵哥他们去引山羊了,咱们得快点,别等他们把羊带回来,围栏还没弄好。对了,围栏门口留个活动门,方便喂食和打扫,再做个小棚子,给山羊挡雨避风。”
老吴点点头,拿起粉笔在地上画围栏的草图:“就按林哥说的,东边留门,北边搭棚子,铁丝网要拉三道,底下一道埋进土里半米,防止山羊刨土逃跑。”两人说着,就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往基地西边的空地走——那里离水坝近,有草有水,最适合养山羊。
另一边,赵磊带着五个队员,手里拿着新鲜的青草和红薯叶,悄悄摸到西边树林里。“昨天看到山羊在这边喝水,大家轻点儿,别吓着它们。”赵磊压低声音,把青草铺在树林边缘的空地上,“都躲到树后面,等它们过来吃的时候,慢慢往围栏方向赶。”
队员们立刻躲好,手里拿着木棍,既防备可能出现的变异生物,也方便引导山羊。没过多久,树林里传来“咩咩”的叫声,十几只灰黑色的野山羊探出头来,看到地上的青草,犹豫了一会儿,就慢慢走过来低头啃食。
“慢慢退,别惊动它们!”赵磊小声指挥,队员们边退边撒青草,一步步把山羊往基地方向引。山羊吃得专心,跟着青草的痕迹慢慢移动,偶尔抬头张望,见没危险,又继续跟着走。
红薯田边,张勇正带着人晒红薯干。晒架上的红薯条已经半干,散发着淡淡的甜香。“把红薯干翻一翻,让另一面也晒到太阳。”张勇拿起一根红薯干尝了尝,“嗯,差不多快好了,再晒一天就能收起来装袋了。”
几个妇女坐在旁边,手里拿着石磨,正把挑好的红薯磨成粉。“这红薯粉要磨细点,以后做红薯粉条、红薯饼都好用。”一个大妈边推磨边说,“磨好的粉还得晒几天,彻底干透了才能存,不然容易结块发霉。”
小宝和小宇抱着一筐红薯叶,往围栏方向跑:“林哥!我们给山羊摘了吃的!”阿黄跟在后面,嘴里叼着一根青草,像是也在给山羊准备食物。林舟笑着接过红薯叶:“真乖,等山羊住进来,你们就可以天天来喂它们了。”
中午时分,围栏的框架终于搭好了。四十根木桩牢牢插进土里,三道铁丝网拉得笔直,北边的小棚子也盖好了,铺着防水的塑料布。“完美!”李伟拍了拍铁丝网,“就算是变异山羊也撞不开,这下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