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子,瞧见没?”唐攸宁用手肘捅了捅祁鹤鸣,压低声音,“那老爷子的工具箱,看见里面那几个改锥和钳子没?都是自己自制的,省力又高效!这手艺,放以前绝对是个什么非遗传承者!现在……啧,可惜了,搁这修三轮车,大材小用了!”
她的语气里没有泛滥的同情,更像是一种对人才被埋没、价值无法最大化体现的痛心疾首。
祁鹤鸣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点了点头:“确实。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如果配上好工具和材料,能发挥的作用太大了。”
正说着,基地大门方向传来一阵轻微的喧哗。
只见四五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穿着明显不合身的衣服,机警地打量着四周。
他们合力拖着一辆用超市购物车和木板改装的拖车,那拖车比他们人还高,几个人嘿咻嘿咻地往这边走。
车上堆着些扭曲的金属条、几块还算完整的玻璃、一捆电线,还有几块木板。
他们配合极其默契,有人负责望风,有人负责跟一个帐篷里出来的男人交涉。很快,那个年纪稍大的男孩用几块木板,成功换到了一小包用小密封袋装着的盐。
他迅速将盐藏进怀里,对着伙伴们露出一个笑容。
唐攸宁眼睛更亮了,指着那拖车,“野子!快看那拖车!底盘加固过,承重没问题!前面加了转向轮,灵活省力!这帮小孩哥,是人才啊!这生存智慧和动手能力,比很多就知道哭爹喊娘等救济的成年人强多了!这要是好好培养……”
祁鹤鸣看着那群眼里有光的孩子,也微微笑了笑:“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末世的孩子……直接当专家。”
他们的目光最后落在一位独自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身上。
她领到粥后,将自己那份喂给了孩子,自己则不停地舔着碗边和手指,啃着干巴巴的馒头,目光始终胶着在孩子吞咽时微微蠕动的喉咙上。
那眼神复杂到了极致,疲惫又绝望,但在看到孩子满足地咂嘴时,又迸发光芒,那是母性本能支撑下的最后希望。
这次,唐攸宁收回了目光,没再点评,只是低头看着自己手里那个几乎没动过的馒头,若有所思,手指无意识地捻着馒头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