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大庆殿。
此时已是深秋,天空的黑色还没有被黎明吹散,大殿外,三三两两的官员身穿厚实的圆领窄袖袍衫,头戴幞头手里拿着笏板围在一起窃窃私语。
说起宋朝的官服,最大的特点便是头上的幞头,其展翅部分可达数尺之长,走起路来前后摇晃,稍不注意便会打到身旁之人。
听说赵匡胤这样设计的初衷,便是防止开会的时候官员们交头接耳。宋朝以武立国,赵匡胤行伍出身,大老粗一个,他手下的那些人,也没有几个文化人,最有才学的赵普也只能半部论语治天下。
刚开始还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等坐天下后便显现出来了,每次早朝时赵匡胤坐在龙椅上面讲,下面的人交头接耳的说,乱哄哄的像菜市场一样。赵匡胤没办法,才设计了这样怪异的帽子,效果却出奇的好。
这时一位身穿紫色朝服脸颊消瘦的官员走了过来,他眼睛狭长细小,却极为有神,他嘴角噙着一丝笑意的拱拱手:“诸公倒是来的挺早啊?”
那些官员见到此人,急忙上前行礼道:“见过赵相公。”
此人正是大宋枢密使兼同平章事赵普。
赵普年轻时在滁州做官时与赵匡胤相识,之后便追随在赵匡胤身边为其出谋划策,屡立功勋,深的赵匡胤信任。
他是陈桥兵变最重要的策划者,让当时还是后周大将的赵匡胤“黄袍加身”顺利的登上了帝位。一年后,为解决藩镇割据隐患,赵普向赵匡胤提出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的策略,通过 “杯酒释兵权” 解除了石守信、高怀德等将领的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彻底解决了五代十国武将频繁反叛的情况。
不久之后,赵普提出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的统一方针,为北宋统一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