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大宋官僚体系

“呵呵!陆大人不必如此,以后我们可就是同僚了,当以平辈相交。”

“什么?陆大人?同僚?程先生,我没有听错吧?”陆子扬听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嘴巴都能塞进一个鸡蛋,瞬间感觉脑袋都不够用了。

“当然没有听错,殿下已经保举你为度支判官一职,正六品,我们以后就同朝为官了,不是同僚是什么?”程德玄亲切的拍了拍肩膀说道。

宋朝的官职体系与历朝历代都不相同,虽有六部,但实际权力已大大消弱,成为了一个虚职。由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使和御史台等这些职能部门组成。

中书门下,负责管理全国的政务,由同平章事即宰相掌管,参知政事即副宰相负责协助处理,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处,权力极大。

枢密院,负责军事上面的所有问题,由枢密使掌管,俗称“使相”,由于宋朝重文抑武,权力相对较小。

三司,最高财政机构,掌管全国财政收支,由三司使负责,俗称“计相”,三司分别是盐铁司、度支司和户部司。度支判官就是度支司的一个官职,负责全国财政预算、收支核算、粮食漕运、仓储管理等一系列事务。

御史台,则负责掌弹劾百官、监察朝政。由御史中丞管理。

宋朝采用的是“官、职、差遣” 分离的特色制度。官:代表官员的品级、身份地位和俸禄等级,没有实权,比如太师尚书侍郎等,是没有任何工作的。职:代表官员的某些头衔,同样没有实权,如龙图阁直学士等,只是一种荣誉而已。差遣:代表官员实际担任的职务,决定了官员权力的实际大小,如开封府尹、转运使等。所以在宋朝介绍一名官员时,通常会报上一大堆头衔,而你只需要听最后那几个字就行了。

这种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想打破品级限制,启用一些品级低下却有能力的官员,但是在宋朝后期导致官员人数极为臃肿,朝廷需要大量的钱财供养这些身兼数职却无所事事的官员,成为了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