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透,家属院的鸡刚叫头遍,林晚秋就被窗棂外的动静惊醒。她摸黑坐起身,借着熹微的晨光往院门口瞅,只见一道瘦小的影子正蹲在猪圈旁,手里还攥着根木棍,在围栏上轻轻划着。
“谁啊?” 林晚秋披了件旧棉袄,轻手轻脚拉开屋门。寒风裹着晨雾灌进来,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定睛一看,竟是马大妮家的小儿子狗蛋,正踮着脚往猪圈里张望,嘴里还念叨着 “团团、圆圆”—— 那是她给两只小猪崽起的名字。
“狗蛋,这么早来这儿干啥?” 林晚秋走过去,见孩子冻得鼻尖通红,小手攥着木棍直发抖,赶紧把他拉到怀里护着,“你娘知道你出来不?”
狗蛋怯生生地低下头,声音细得像蚊子哼:“俺娘还没醒…… 俺想看看小猪崽,昨天听俺娘说,它们吃了婶子拌的饲料,长得可快了。” 他抬头瞅了瞅猪圈,眼里满是向往,“俺也想帮婶子喂猪,俺力气大,能拎水。”
林晚秋心里一软,这孩子才六岁,跟着马大妮在农村遭了不少罪,来了家属院也没见过啥新鲜玩意儿。她摸了摸狗蛋的头,笑着说:“行啊,等会儿俺拌饲料,你帮俺递水,不过得先跟你娘说一声,别让她着急。”
正说着,马大妮的声音从胡同口传来:“狗蛋!你跑哪儿去了?” 她裹着厚头巾,手里拎着个布兜,看见儿子在林晚秋身边,才松了口气,“这孩子,一大早不见人影,原来是来这儿凑热闹了。晚秋,你别惯着他,这小子皮实,让他多干点活才好。”
林晚秋接过马大妮手里的布兜,见里面装着半袋麸皮,赶紧说:“大妮姐,你这是干啥?昨天刚给了黄豆,今天又送麸皮,再这么下去,俺都不好意思了。”
“跟俺客气啥!” 马大妮摆摆手,往猪圈里瞅了瞅,见小猪崽正蜷在干草堆里睡觉,忍不住笑道,“这俩小家伙真精神,比俺老家养的猪崽壮实多了。对了,昨天俺跟李婶说好了,今天让她把家里的旧木盆拿来,给小猪崽当食槽,省得你再去买新的。”
两人正说着,陆沉舟也醒了,他揉着眼睛走出屋,见院门口热闹,笑着说:“这才几点,就这么多人了?我去生炉子,一会儿煮点玉米粥,大家一起吃。”
狗蛋一听有玉米粥,眼睛都亮了,拉着林晚秋的衣角说:“婶子,俺帮你烧火吧,俺会烧火,俺娘说俺烧的火最旺了。”
林晚秋笑着点头,刚要带狗蛋去厨房,就见王秀芝从对面屋里走出来,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端着个豁口的搪瓷盆,看样子是要去打水。她看见林晚秋和马大妮,脚步顿了顿,脸上挤出个笑:“晚秋,大妮,这么早啊?这猪崽养得真好,瞧着就有精气神。”
马大妮哼了一声,没接话 —— 昨天王秀芝想偷懒躲活的事,她还记着呢。林晚秋倒是客客气气地应了句:“多亏大家帮忙,不然也养不好。王姐这是要去打水?我家缸里还有点热水,你要是不嫌弃,先拿去用。”
王秀芝眼睛一亮,赶紧说:“那可太谢谢晚秋了!我家炉子还没生,正愁没热水洗脸呢。” 她把搪瓷盆递过来,林晚秋刚要去接,就见马大妮一把拦住:“俺家也有热水,王姐去俺家拿吧,晚秋还要忙着喂猪呢。”
王秀芝的脸瞬间沉了下来,讪讪地说:“不用了,我还是自己去打水吧。” 说完,端着盆快步走了,走的时候还不忘回头瞪了马大妮一眼。
马大妮撇撇嘴:“你就是太好说话了,她那人啥德行你还不知道?昨天让她干活就跑,今天见着好处就凑上来,别跟她客气。”
林晚秋无奈地笑了笑:“都是家属院的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别闹太僵。咱们好好养猪,不管别人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