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院里那棵老槐树的叶子已染上深浅不一的金黄。傍晚时分,林晚秋坐在书桌前,小心翼翼地将一沓沓写满字的纸张摊开,按照内容和时间顺序细细整理。
这些是她从开始接触中兽医以来断断续续记录的笔记,有些纸张已经泛黄发脆,边缘破损,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诊疗案例、药方配比和养殖心得。最旧的那几本,还是她用废报纸糊成的封皮,内页是从孩子用剩的作业本上撕下来的。
陆沉舟端着搪瓷缸走进来,轻轻放在桌角:“喝点热水,天气干,别上火。”
林晚秋抬头,朝他温柔一笑:“马上就整理好了,这些笔记堆了好久,今天总算有时间把它们归置归置。”
陆沉舟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站在她身后,看着桌上那些大小不一、纸质各异的笔记,目光落在最破旧的那本上:“这本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是啊,”林晚秋轻轻抚摸着那本笔记的封面,眼神有些悠远,“这是我刚接触养殖时记的,那会儿什么都不懂,就是凭着一股劲儿,把老农教的土方子、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都记下来。你看这里——”
她翻开一页,指着上面稚拙的字迹和简单的图示:“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用艾草和苦参配合,治疗鸡的肠道疾病,效果出奇的好。那时候纸张紧张,我都是捡冬冬用剩的铅笔头写字的。”
陆沉舟俯身细看,点点头:“这些经验很宝贵。你在养殖场推广的中兽医防疫法,为部队节省了不少医药开支。”
“其实很多方法都是从这些土方子里演变来的。”林晚秋一边说,一边将笔记按类别分开,“这些是畜禽常见病的防治,这些是中草药配比心得,这些是针灸理疗的记录…对了,这本绿色的,是我在中医学院进修时的课堂笔记,系统学习后,我才明白很多土方法背后的医理。”
陆沉舟拿起那本绿色封皮的笔记本,翻开一看,里面是林晚秋清秀工整的字迹,旁边还有精细绘制的穴位图和草药图谱。
“你画得很细致。”他由衷赞叹。
“是陈老教得好。”林晚秋眼中浮现感激之情,“要不是他推荐我去进修,我这些零散的经验永远不成体系。”
正说着,冬冬抱着一个铁皮盒子走进来:“妈妈,你要的盒子我找到了!”
林晚秋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各种小纸条、烟盒纸甚至桦树皮写的零散记录。
“这些是什么?”陆沉舟好奇地问。
“都是平时突然想到什么,随手记下来的。”林晚秋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张烟盒纸,“看,这是有一次看到老乡用土三七给猪止血,效果很好,我就记下来了。这张是在前线医院时,看到一位老医生用特殊手法为伤员针灸止痛,我偷偷学下来,回去练习后记下的要点…”
陆沉舟沉默地看着这些五花八门的“纸”,心中感慨。他知道妻子一直有心记录这些经验,却不知她竟如此用心,连最零碎的想法和见闻都不放过。
“妈妈,你为什么要把这些旧纸片都收起来啊?”冬冬趴在桌边,好奇地问。
林晚秋把儿子揽到身边,柔声解释:“因为这些小纸片上记的都是很重要的知识,是妈妈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经验。妈妈想把这些整理出来,说不定以后能帮到更多的人。”
“像你教王阿姨家给小猪治病那样吗?”
“对,就像那样。”林晚秋笑着摸摸儿子的头,“知识只有传递出去,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