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四处碰壁

与科峰电子达成的那个近乎“不平等”的技术验证协议,如同一剂混合了希望与苦涩的强心针,让“灵犀”团队在短暂的兴奋后,迅速投入到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残酷鏖战中。

科峰方面效率不低,协议签署后一周,五台贴着“工程样机”标签、外观粗糙甚至有些笨重的MTK平台功能机,连同相关的开发文档和编译环境,就被打包寄到了工作室。看着这些与“启明”Demo上那流畅体验格格不入的真实硬件,技术组的成员们都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一个半月……从零开始适配……”陈默抚摸着那塑料感十足的样机外壳,眉头紧锁,“时间太紧了。”

林见鹿却显得很平静,他拿起一台样机,熟练地拆开后盖,观察着里面的主板结构和芯片型号。“时间是紧,但这也是检验我们技术框架可移植性和团队战斗力的最好机会。”他迅速分配任务,“默子,你负责带领主力攻坚图形驱动和触摸校准,这是体验的核心。孙航,你配合默子,负责UI控件库的移植和适配。李立,你负责稳定性测试和bug追踪。我来解决底层系统与MTK平台BSP的兼容性问题。”

任务一下达,技术组立刻进入了“战时状态”。工作室里彻夜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调试串口信息的嘀嗒声、以及偶尔因为某个驱动问题无法解决而发出的低声咒骂,构成了这四十五天的主旋律。赵昊和王浩则负责全力保障后勤,确保技术组能心无旁骛。

然而,就在技术组为了科峰的项目呕心沥血的同时,赵昊负责的、寻求更多潜在合作机会的“外联”工作,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冰河期。

有了科峰这个“保底”的尝试(尽管条件苛刻),赵昊的底气足了一些,他将目标提升,开始尝试接触一些国内知名度更高、规模更大的一二线手机品牌,甚至包括几家正在酝酿进入手机行业的传统家电巨头。

他精心准备了新的资料包,里面不仅有“启明”Demo的演示视频,还加入了与科峰合作(尽管尚未出成果)的信息,试图增加可信度。他调整了话术,不再仅仅强调UI定制,而是适度地透露“灵犀OS”的长期愿景,希望能吸引到更有远见的合作伙伴。

但现实,却给了他一次又一次无情的打击。

在一家以“音乐手机”闻名国内的品牌总部,赵昊和临时被他拉来壮胆、负责记录的王浩,在冷气十足的会议室里等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等来了一位姓王的、自称是产品规划部总监的中年男人。对方大腹便便,穿着紧绷的西装,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倨傲和……不耐烦。

赵昊刚打开笔记本电脑,准备播放演示视频,王总监就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行了行了,小赵是吧?你们的资料我大概看了。学生创业,精神可嘉。但你说的这个……触摸屏交互,太超前了。”

他拿起桌上的功能机,熟练地按动着物理按键:“用户习惯的是这个!实体按键,反馈清晰,不容易误操作!你那个在屏幕上戳来戳去,有什么好的?成本还高!”

赵昊试图解释:“王总监,触摸屏交互更直观,能实现更丰富的操作,是未来的趋势……”

“未来?未来太远了!”王总监嗤笑一声,“我们讲究的是活在当下!把成本降下来,把渠道铺开,把广告打出去,这才是王道!你们搞的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