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声音不高,却像一块块沉重的石头,砸在林见鹿的心上。他看着这一张张被生活磨砺得粗糙、写满了焦虑和期盼的脸,听着那些朴实甚至有些笨拙的请求,之前因外界赞誉而产生的些微飘然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触动。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之前所追求的“改变世界”、“构建生态”,那些宏大的词汇,在眼前这些为最基本的生存而挣扎的乡亲面前,显得如此遥远甚至……有些苍白。他的“潜龙在渊”,他的“初露锋芒”,与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的现实困境,存在着一种刺眼的割裂。
林父林母在一旁听着,眼眶也有些发红。他们理解这些老街坊的难处,因为他们自己也曾在类似的困境中挣扎过。林母悄悄抹了抹眼角,林父则叹了口气,默默地点燃了一支烟。
客厅里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见鹿身上,等待着他的回应。那目光沉重得让他几乎有些喘不过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直接拒绝吗?于情于理,他说不出口。这些看着他长大的街坊,他们的困境是真实的,他们的请求源于最朴素的生存渴望。但轻易答应吗?他深知自己从事的高科技行业,与这些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乡亲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他不可能简单地把他们安排进“灵犀”团队,那对双方都不负责。
他需要找到一个切入点,一个既能真正帮到他们,又符合商业逻辑,甚至能与“灵犀”生态产生某种微弱连接的切入点。
他的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悟性系统不再仅仅分析代码和技术趋势,开始尝试解构眼前这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难题。技能鸿沟、本地资源、市场需求、轻资产运营……无数信息碎片在他脑中碰撞、组合。
突然,他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母亲正在厨房里打包的那些家乡特产:手工红薯粉条、自家晾晒的干豆角、邻县有名的但包装土气的小米……还有赵昊之前抱怨过,工作室附近买不到合口味的、干净实惠的家常食材。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骤然亮起。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满怀期待的乡亲们,语气沉稳而真诚地开口:
“王叔,李婶,各位叔叔阿姨,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大家的日子不容易,我都看在眼里。”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让躁动不安的众人渐渐平静下来。
“直接让大家进我的公司,可能不太现实,因为我们做的技术活,需要专门的培训。”他先坦诚了困难,看到众人眼中闪过失望,随即话锋一转,“但是,我觉得,或许有另一条路可以试试。”
他走到茶几旁,拿起母亲准备的一把干豆角:“比如这个,咱们本地的干菜,味道正,在外面大城市其实很受欢迎,但缺少好的渠道和包装。”
他又指了指那网兜苹果:“再比如水果,咱们邻县的山地苹果其实品质很好,但往往卖不上价。”
众人听得有些茫然,不明白这和他们找工作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