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农业布局

“**浇水**:推广滴灌。我画个图,咱们可以自己用塑料管和滴头组装,比大水漫灌省水一半以上,还能把肥料一起带进去。”

“**管理**:咱们几家人,可以把地连成片,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理。每家出劳力,按劳记工分。收获后,按工分和土地入股来分红。”

他甚至还提到了一个更超前的想法:“等以后咱们有了积累,可以建几个简单的温室大棚,里面装上补光灯和温湿度传感器,那样一年四季都能有产出,还能种些更娇贵但更值钱的东西。”

这番讲述,将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生态理念与经济效益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听得老支书忘了抽烟,王老栓等人更是张大了嘴巴,仿佛在听天书,却又莫名地觉得……好像很有道理!尤其是那个“滴灌”、“营养液”、“按劳记工分”,都是他们从未听过的新鲜词,但经林见鹿一解释,又觉得无比贴合实际。

“见鹿……你……你这些法子,是打哪儿学来的?”老支书忍不住问道,声音带着震撼。

林见鹿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老支书,您就相信我。这套法子,是我结合咱们本地情况,琢磨出来的。不敢说百分百成功,但只要咱们严格按照要求来,我有八成把握,能让咱们的收成和收入,翻上一番,甚至更多!”

他没有把话说满,但那份基于强大认知而产生的自信,极具感染力。

“干!俺跟着你干!”王老栓第一个激动地表态,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金灿灿的玉米和红彤彤的辣椒。

“对!见鹿是文化人,懂得多!咱们就听他的!”李婶也连连附和。

老支书沉吟良久,猛地一拍大腿,眼中爆发出精光:“好!就按见鹿说的办!咱们这把老骨头,也豁出去,跟着年轻人折腾一回!搞这个……这个啥精细化农业!”

看到乡亲们被点燃的热情和信任,林见鹿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从理念到实践,还有无数的困难需要克服,技术推广、资金筹措、市场销售……每一步都是挑战。

但他更知道,这件事的意义,远超商业利润。这不仅是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尝试,更是他运用自身能力,反哺乡土、探索一种更具可持续性和人文关怀的发展模式的实践。这与他构建“灵犀”数字生态的梦想,在底层逻辑上,有着奇妙的共通之处——都是通过优化系统(无论是数字系统还是农业生态系统),释放其内在潜力,创造更美好的价值。

潜龙之志,在九天之上,亦在阡陌之间。这一次,他将智慧的触角,探入了泥土的芬芳,开始在这片最古老的土地上,布局一个关于绿色与希望的未来。这幅农业的蓝图,与“灵犀”科技的梦想,如同两条并行的航线,共同指向一个更加丰饶、更具活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