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安排在晚上。方擎本人比简历上更加不起眼,个子不高,戴着厚厚的眼镜,话很少,甚至有些拘谨。陈默主导的技术面试环节,他回答得中规中矩,但当林见鹿突然抛出一个关于“在多核异构环境下,如何实现中断负载的动态均衡与优先级反转预防”的复合难题时,方擎的眼睛瞬间亮了。
他不再拘谨,拿起笔在白板上飞快地演算、画图,语速加快,逻辑清晰地阐述了一种基于硬件特性与软件调度相结合的全新思路,其中甚至涉及了一些连陈默都未曾深入接触过的芯片级微架构特性。
“……所以,传统的软件调度会有瓶颈,必须从硬件中断控制器的配置入手,结合预测算法……”方擎讲得投入,完全沉浸在了技术的世界里。
林见鹿和陈默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惊喜。这是个真正的技术痴人,或许不擅言辞,但天赋和钻研精神极佳。
面试结束前,林见鹿只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给你一个机会,让你独立负责优化‘灵犀OS’在下一代多核平台上的中断响应延迟,你有信心做到业界领先水平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方擎推了推厚厚的眼镜,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只是认真地点了点头:“能。给我资源和时间。”
**第二位奇才,则有些戏剧性。她叫姜芸,是林见鹿从一家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的离职候选人名单中发现的。**
姜芸拥有光鲜的履历:顶尖大学计算机硕士,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直接进入那家互联网巨头,负责核心数据库的研发。但她提交离职申请的理由却很特别——“当前工作缺乏技术挑战性,个人对操作系统底层架构与分布式系统融合方向有浓厚兴趣。”
这引起了林见鹿的注意。他亲自飞往上海与姜芸见面。
与方擎的内敛不同,姜芸自信、犀利,甚至带着点攻击性。她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灵犀OS”早期架构设计中几个她认为可能存在隐患的地方,言语直接,逻辑严密。
“你们的存储抽象层设计,看似简洁,但扩展性存疑。未来如果支持多种异构存储介质,现在的接口定义会成为瓶颈。”
“还有,分布式协同的考虑似乎不足?未来移动设备与云端、与其他设备的联动是必然,底层通讯机制需要前瞻性设计。”
她的问题个个切中要害,连陪同面试的陈默都有些招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