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新环境还适应吗?”林见鹿关切地问,语气自然。
苏晚晴轻轻叹了口气,又笑了笑:“还好,就是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以前研究的是模型和理论,现在接触的是活生生的产业、区域、和亿万人的生活。一份文件上的几个字,可能就关系到巨大的资源流向和市场预期,感觉……责任重大。”
林见鹿认真地听着,点头表示理解:“很正常。从观察到参与,视角完全不同。不过,以你的能力,肯定没问题。”他顿了顿,带着几分调侃,“以后说不定还要请苏处长……哦不,苏司长,多关心指导我们这些科技企业呢。”
“又来了!”苏晚晴作势要打他,被他笑着躲开。玩闹过后,她正色道:“说真的,见鹿,在部里这一个月,我看了很多材料,参加了不少会议,对很多问题的看法确实和在学校时不一样了。比如关于科技创新的支持政策,不仅要考虑如何激励企业投入研发,还要考虑如何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如何引导技术向善,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维度非常复杂。”
“我明白。”林见鹿的表情也严肃起来,“企业往往更关注技术和市场本身,但宏观政策的制定者需要通盘考量。其实,这也是我们作为企业需要学习和适应的。健康的竞争环境、清晰的政策预期、对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这些对我们来说,比单纯的税收优惠更重要。”
他们就这样,围绕着科技政策、产业发展、数据安全等话题,像过去讨论学术问题一样,深入地交流起来。没有利益的考量,没有身份的顾忌,只有两个同样关心这个国家科技未来的人,在交换着彼此从不同视角获得的洞察和理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夕阳彻底沉入地平线,天边只剩下最后一抹瑰丽的晚霞。两人不知不觉又走回到了那棵老银杏树下。
寒风掠过,光秃秃的枝丫发出轻微的呜咽声。苏晚晴裹紧了大衣,仰头望着这棵见证了他们青春和学识成长的古树,忽然有些伤感:“时间过得真快,感觉一切都变了。”
林见鹿站在她身边,同样仰望着古树的枝干,声音沉稳而有力:“树还是这棵树,我们也还是我们。只是季节变了,角色变了,要走的路……也变了。”
他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向苏晚晴,那双深邃的眼眸在暮色中格外明亮:“晚晴,我知道你选择了这条路,意味着我们会走上不同的轨道,甚至未来在公开场合,都需要保持距离。我尊重也支持你的选择。”
苏晚晴的心微微一紧,迎上他的目光,等待着他后面的话。
“但是,”林见鹿的语气变得更加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成为陌路人,或者仅仅停留在记忆里。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在不同的战场上,为了我们共同认同的那个未来——一个科技更强、国家更好、人民更幸福的中国——而努力。”
他向前一步,伸出右手,小拇指微微弯曲,像一个孩子般,却又充满了庄严的仪式感:“所以,苏晚晴,我们来个约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