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雪于华尔街的资本暗战中调兵遣将,加固数据防线之际,林见鹿在上海总部,也面临着全球反垄断调查带来的巨大压力。虽然秦雪在资本市场稳住了阵脚,但来自各监管机构的正式调查文件、海量的数据索取要求、以及合作伙伴的担忧询问,如同无数细密的丝线,缠绕着他,消耗着见鹿科技的战略精力。
一次深夜的战略会议后,办公室里只剩下林见鹿和沈渊。连续的高强度工作让两人脸上都带着明显的疲惫。
“老沈,‘昆仑’平台那边,数据合规要求的压力大吗?”林见鹿揉了揉太阳穴,问道。
“压力不小。”沈渊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依旧冷静,“欧盟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美国加州CCPA(消费者隐私法案)……各个司法辖区的要求都不尽相同,有些甚至存在潜在冲突。我们需要投入大量工程师进行数据隔离、匿名化和合规性改造。这会拖慢新功能的迭代速度。”
林见鹿沉默地点了点头。这就是对手想要的效果——用规则的锁链,束缚住你创新的手脚。
就在这时,他的私人加密通讯器发出了一声轻微的震动。这个频道,知道的人极少。他拿起一看,发信人标识是一个简单的、没有任何备注的代码,但他知道是谁——**秦雪**。
信息内容极其简短,没有任何寒暄,直接是三条高度浓缩的情报:
1. **“棱镜”推动力确认涉及Agency(某情报机构),目标:数据后台权限。**
2. **已启动“堡垒”预备,并购目标锁定‘盾牌’、‘迷雾’、‘零知识’三家公司。**
3. **小心内部。审查期间,渗透风险升高。**
没有询问,没有建议,只有冷静到极致的信息共享和风险提示。这就是秦雪的风格,永远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解决着最关键的问题,如同一个静默而可靠的锚点。
林见鹿看着那第三条“小心内部”,瞳孔微微收缩。他立刻对沈渊说:“老沈,通知安保和审计部门,启动内部安全筛查程序,级别……‘深蓝’。借口就用应对全球审查,需要加强内部数据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