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光与影的协奏

李振邦重新“行走”的视频,如同在沉寂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席卷全球的情感海啸。那颤抖却坚定的金属步伐,那相拥而泣的一家三口,那重获新生的灿烂笑容……这些画面所蕴含的生命力量,穿透了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壁垒,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哭了!这才是科技该有的样子!”

“致敬生命!致敬不屈的灵魂!致敬背后的科学家们!”

“从今天起,我对所有‘人类增强’的恐惧都烟消云散了!如果这是‘增强’,请来得更猛烈些!”

“见鹿科技,无愧‘智慧向善’之名!”

舆论的风向几乎是一边倒地转向了支持与赞美。之前那些关于伦理的尖锐质疑,在铁一般的生命奇迹面前,显得苍白而迂腐。无数媒体请求采访李振邦和“织网”团队,各种奖项和荣誉也纷至沓来。宁州市政府更是将“曙光”项目作为科技惠民、城市温度的典范,进行了大力宣传。

在见鹿书院内部,气氛也同样热烈。年轻的研究员们走路带风,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成就感。连梅林老爷子都在“思想市集”里,破天荒地用他解构流形的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举着酒杯的小人,旁边写着“为生命干杯!”。哈桑·阿里博士更是激动地宣布,他受到李振邦案例的启发,要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织网”接口,帮助因神经损伤导致言语障碍的患者重新“开口说话”。

林见鹿和苏晚晴在康复中心,亲自为李振邦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庆祝仪式。没有媒体,只有核心团队成员和李振邦的家人。当李振邦在妻子的搀扶下,用外骨骼稳稳地站起来,亲手切开了庆祝蛋糕时,现场响起了真挚而持久的掌声。

“李工,”林见鹿端着果汁(他以茶代酒),真诚地对李振邦说,“是你和你的家人,用你们的勇气和信任,赋予了这项技术最深刻的意义。你们是真正的开拓者。”

李振邦握着林见鹿的手,依旧有些激动:“林总,应该是我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给了我们这样的家庭,重新看到希望的曙光!这不仅仅是能重新走路,这是……重新活过来的感觉!”

他的妻子在一旁抹着眼泪,连连点头。他们的小女儿,则好奇地围着那副安静立在墙边的外骨骼转来转去,小手轻轻摸着冰凉的金属表面,眼中充满了对创造这“神奇腿”的叔叔阿姨们的崇拜。

这一刻,科技的冰冷外壳被彻底融化,显露出其内核最温暖的人性光辉。技术的终极目标,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不是超越,而是回归;不是成神,而是成人,一个更完整、更自由的人。

然而,在这片几乎要溢出来的喜悦与感动之下,阴影并未散去,反而因为光明的强烈而显得更加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