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烫的餐盒还堆在桌角,塑料袋边缘那张小纸条已经被夏洛璃收进了抽屉。她走后,剪辑室重新安静下来,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周小胖打呼噜的节奏交替响起。
陈星燃没急着继续剪片子,而是打开了系统界面。
他输入关键词:“《明星改造家》三个月后舆论趋势”。
画面一闪,未来的社交平台热搜榜浮现出来——“素人改造后续”挂在第三位,底下是网友自发发起的“我家也想被改造”话题挑战;另一条“陈星燃式温情叙事”被多家媒体转载分析,标题写着《这档综艺,让观众学会了好好说话》。
他还看到一段采访视频,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对着镜头说:“以前我觉得综艺就是闹着玩的,但看完这节目,我跟我爸聊了两个小时,这是我们十年来第一次坐下来好好说话。”
陈星燃嘴角动了动,关掉预演。
不是惊喜,更像是验证了一个早就知道的结果。
他把关键信息整理成三点趋势报告,发进团队群:
1. 情感共鸣已形成惯性,观众开始主动代入;
2. 素人故事的真实感成为核心竞争力;
3. 节目模式正被行业关注,未来可能引发模仿潮。
末尾加了一句:“热度能撑住,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份认可变成习惯。”
周小胖的头从沙发那边抬起来,睡眼惺忪地戳手机:“老大,你这是要把观众养成‘每周必追’的条件反射啊?”
“差不多。”陈星燃叼上一根新糖,“人一旦习惯了被真诚对待,就很难再接受敷衍了。”
周小胖翻了个身,嘟囔:“那你可得小心点,别哪天观众觉得你不真诚了,直接脱粉回踩。”
“不会。”陈星燃敲着键盘,“只要内容是真的,人就不会走。”
他打开写作技巧Lv.4权限,开始构思下一期的情感锚点。这一回,他想讲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孩子重建老屋的故事,重点不是装修,而是母女之间那些从未说出口的话。
正写着,手机轻轻震了一下。
是夏洛璃的社交账号推送提醒。
她发了一条短视频。
视频里的她穿着居家款汉服裙,背景是工作室的书架,手里举着平板,播放的是上期节目中那个中年大叔讲述父亲遗愿的片段。
她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愿意投资这样一档‘不炫技’的节目?现在我可以回答了——因为它让普通人被看见。”
停顿两秒,声音更轻了些:“这种真实的力量,比任何特效都珍贵。”
配文只有一句:“我不是制作人,也不是评委,只是一个被感动的观众。”
陈星燃盯着屏幕看了好几秒,然后伸手截了图,存进一个叫“初心”的文件夹。
他知道这条视频意味着什么。
之前节目火,靠的是口碑反弹、靠的是他们扛住了水军攻击、靠的是剪辑上的细节打磨。但现在不一样了。
夏洛璃站出来了。
她不是以投资人身份,也不是以设计师身份,而是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公开为这档节目背书。
而且她说得特别干净——“被感动”。